2015年11月06日 14:17 投资时报 

  3万元起家,22年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创造了个人资产40亿元,管理资产上百亿元的神话。徐翔的黯然谢幕,揭开了私募乱局的冰山一角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汤巾

  铺天盖地。

  当一大波白大褂在2015年11月1日、一个“小光棍节”的傍晚时分突袭中国微信朋友圈的时候,不少人还以为Giorgio Armani正在发动又一场别开生面的病毒式营销。

  然而,只不过经历短暂的茫然之后,有关泽熙资本控制人徐翔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的消息,骤然浮出水面。

  这条消息几乎令整个资本市场为之一振。11月2日午后上证综指的跳水,仿佛昭示着事件背后的躁动与不安。

  可以说,徐翔是25年中国资本市场游资势力逆袭上位的最佳版本。从3万元入市资金到如今至少40亿元身家;从昔日营业部“敢死队”队长,到现在中国私募基金业公认的大哥;甚至,从别人口中的“小徐”,到传闻中官二富二倚仗拜托的“财神”,徐翔的经历绝不是一则普通于连式的励志故事,这几乎已成为一个难以复制的奇迹,尽管个中的红与黑同样让观者唏嘘侧目。

  这个没多少人见过的神秘人物,在戴上手铐的那一刻,被迫露出真容。随后,时尚圈开始分析私募大佬是怎么把奢侈品穿成医院Style的,而投资圈则一边拂拭冷汗一边陷入更加沉痛的反思—为何,那些曾经备受艳羡的传奇,总是凋零在最怒开的季节;为何,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草莽,一个个诅咒般身陷囹圄;为何,那人人渴望编织神话的市场,时常被不和谐的音符所扰乱。

  一首歌或许应景,属于另一个神般存在,王菲的:“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谁曾伤天害理,谁又是上帝,我们在等待,什么奇迹”。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错乱的年代过后,“徐翔”们终将跌落神坛。他的成名足迹,给资本市场留下的,只是等待总结的教训。

  江左徐郎

  近来,网上流传一段评论言道:上大学有啥用,今年的财经新闻基本是围绕三个高中生展开,年初郭文贵,年中车峰,年底徐翔。

  没背景、没学历,是“草根”的最佳证明。关于徐翔的基本资料以及发家史,市场上一直存有多种版本。其中,广为流传的一说是:徐翔原名徐强,1977年2月出生于宁波奉化,家中独子。

  1993年,还是高中生的徐翔,从父母手上拿到3万元开始炒股,成为职业股民。18岁,他放弃高考,从此专心于投资。

  鲜少人知徐翔初入股市的桥段,有人推测或系受其表哥马信琪的影响。马信琪较徐翔年长6岁,是此后声名远播的宁波涨停板敢死队草台元老,早在1990年其就在当地崭露头角。

  22年之后,2015年9月,中国证监会[微博]通报对游资马信琪、孙国栋案的查处情况。来自宁波的马信琪,因涉嫌操纵暴风科技股票价格,被没收违法所得44万余元,并处以132万余元的罚款。看来,无论是手笔还是未来可能面对的处罚,当初的大哥已难望小弟项背了。

  徐翔文化程度一般,却甚好钻研。他曾表示,“我学习股票,看书,听券商培训,也看国外投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宏观经济,也懂一点。”

  在中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历史阶段,有时“懂一点”,足矣。尽管资金少,但凭借敏锐洞察力,徐翔很快成为营业部明星,而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厅便是其作战的大本营。

  宁波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沿,先辈甬商血脉中敢于冒险、勇为人先的基因,也似乎从未远离。它,只是在等待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当时,该地证券营业部已十分密集,其中聚集了不少大户、牛散,以及日后的卧虎和藏龙。

  徐翔成名时只20岁相仿。他和几个以短线擅长的朋友不久即被市场冠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其投资风格彪悍,被“敢死队”选中的对象,亦往往大进大出,高起高落。一般认为这股力量成员在20人左右,核心则是徐翔、徐晓、张建斌等人。

  据说徐虽为人低调,不过行事却异常凌厉,令市场风声鹤唳的“一字断魂刀”手法便为其首创,更由此被媒体封为“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

  2003年2月,《中国证券报》一篇报道让徐翔等人组成的“战斗小组”首次为外界所知。“这个小组由该营业部的四五个客户组成,因操作思路相同而共同进退,总资金量约1个多亿,被接近他们的人戏称为‘涨停板敢死队’。该营业部2002年交易量为90多亿元,其中60%是他们贡献的。”

  曝光之后,宁波敢死队几乎成为股民的偶像,以至市场上出现了“炒股不跟解放南,便是神仙也枉然”的笑说。

  中国证监会宁波特派办曾组织专人对该营业部是否涉嫌违规进行专项调查。此后一段时间,敢死队一度在股市上销声匿迹。直到特派办认定敢死队的行为没有违规并通过媒体广而告之,方才重新露面。

  有媒体言辞凿凿,少年徐翔的炒股天分甚至被所谓的“黑帮人士”看中,希望帮他们操作。在操作时,甚至因为出现了一点分歧而被责难。想必,这也是一种刀口舔血的生活吧。

  泽熙封神

  2005年,徐离开宁波,而这与天一证券38亿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不无关系。

  天一证券,原名宁波证券,属宁波本土券商(后被光大证券兼并重组)。2002年后,天一证券大量吸收社会资金,且在二级市场坐庄,一些大户亦被吸引至旗下。案发后,天一证券大批高管被抓,公司亦宣告破产。此事对宁波敢死队造成相当影响,不少成员开始撤离家乡,自此“神仙”们分散各地。

  由甬入沪,应该也是一种传统。转战上海的徐翔,此时早已完成原始积累。特别在经历了2006年至2007年大牛市后,不甘于单打独斗的他,早有了更宏大的目标。2009年12月7日,徐在上海正式成立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泽熙),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在中国历史人物中,徐翔最崇拜创立新中国的毛泽东和统领清朝盛世的康熙大帝,故公司取名“泽熙”,抱负可见一斑。

  徐翔曾表示,敢死队的做法,“已经没法做了”。他控制的股票账号,经常被交易所和监管部门调查,有时候拉出来的清单,好几米长。“资金量大了以后,股票随便一买就涨停,监管又越来越严,需要马上转型。”

  相比普通私募一期产品几千万到亿元不等的平均募集规模,徐翔一出手端的是大手笔—山东信托?泽熙瑞金1号首发规模高达10亿元。当时的市场普遍认为,首期产品,大部分系徐翔自有资金。

  成立没多久,泽熙就凭借出色的业绩声名鹊起,成为急速上升的黑马。到2012年末,泽熙的资金管理规模即突破100亿元,规模仅次于彼时排名第一的重阳投资。至2014年,泽熙管理的四只基金产品,均已排名私募前十,其中冠军和亚军被徐包揽。

  今年以来(截至10月30日),泽熙1至5期产品收益率均在100%以上,最高的泽熙三期收益率高达382%。

  光怪陆离的私募行业,一直难有“常胜将军”,“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一两年”成为习惯节奏。比如几年前的私募冠军罗伟广、常士杉、芮崑等人,获得一次冠军后就无声无息,恐怕名字已被人遗忘。

  而徐翔的泽熙,却打破魔咒,连续多年屹立不倒。掌握的私募产品收益多年稳居阳光私募前列,资产规模百亿起步。

  少年心性总难改,徐翔保持着“敢死队”时期激进、果敢的风格,以擅长抄底、投资手法快准狠招摇过市。

  逆势抄底重庆啤酒双汇发展酒鬼酒的案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2011年末,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揭盲数据失败后,连续11个跌停。徐翔在24元左右第一次抄底,但二次揭盲仍告失败,股价继续跌停。在20元左右徐翔再次入场抄底。此后,重庆啤酒一路涨至35元,短短一个月获利数亿。

  当然,除了自身与那些背景影约的跟随者盆满钵满,天量的入市资金也让提供服务线的券商们大获利是—现在徐已不只是营业部的过路财神了。2014年,仅国泰君安一家,所获交易佣金据悉就在5000万元以上,而2015年截至10月,这个数字更达可观的1.5亿元。

  更令业界佩服的是,徐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复盘。有泽熙内部人士称,勤奋和专注是徐翔最大的特点。很少把时间浪费在消遣上,能让他看得上且愿意抽时间交流的人更屈指可数。因此,徐晚上极少出面推杯换盏,坚持复盘、独立思考和学习,成了某种成功的标签。

  徐翔经常告诫员工:“股市里只有不断进化,才能不被淘汰。”

  尽管凶悍作风深入人心,但外界依旧困惑于泽熙的神奇,旗下产品净值管理出色,在行情不好时也很少回撤。如何做到?

  “一句话,止损要坚决。”徐翔对此的回应更加简单和暴力。但是,比起相信其个人能力,有神秘资金和通天消息帮忙的说法,似乎更让外界觉得靠谱。

  随着“私募一哥”称号愈发响亮,他的身价也开始暴露在世人面前。有报道称,其个人资产达到40亿元。而今年6月,宁波《甬商》评选的宁波百富榜中,徐翔家族以19.6亿元位列第44位。

  然而,徐的真实面目却一直未被揭开,网上一度流传的照片是有些谢顶的圆脸男人,但现在看来,那明显另有他人。

  据一位接触过徐翔的上市公司董秘透露,和徐见面时,房间站着多位保镖,不时在二人身边游走,手机根本不允许使用,以防拍照和信息泄露。

  黯然谢幕

  反常必为妖,随着质疑之声纷至沓来,徐翔也不断陷入违规被查风波。

  早在2011年6年,微博便传闻徐翔因操纵股市而被调查。之后,泽熙发布《告投资者书》,表示公司业务一切正常,并指出部分媒体报道纯属谣言。由此开始,徐翔开始频繁被传“出事”,2012年7月、2014年1月、2014年5月、2014年12月皆被卷入。

  今年6月,在A股遭遇股灾之际,市场再度传言,称泽熙因涉嫌做空而被调查,泽熙方面当时回应称,目前其所有产品均为股票型信托产品,未涉及股指期货,不具备做空机制。此后的8月,徐翔再被传言接受调查,主要与“股指期货交易”有关。泽熙迅速在官网显著位置发出澄清:“公司成立至今,从未开设过股指期货账号,亦未从事过股指期货交易。”公告称,对于造谣滋事者,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时移势迁,这一次,传言终成真,徐翔未能再次幸免。

  今年11月1日上午10时30分许,G15沈海高速宁波北至杭州湾跨海大桥庵东出口段,突然全线封闭。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网上开始流传一个穿着白衣、戴手铐的男子照片。

  很快,照片中男子被证实。

  据说当天是徐翔祖母百岁生日。徐是从上海坐车回宁波的路上,被警方控制并带走。

  徐翔一手创立的泽熙,位于上海东亚银行金融大厦的901室。如今,公司已被查封,空无一人。

  中国资本市场从不缺少神话,但更不缺少的,是破灭的神话,私募行业也终究没有“白袍子龙”。22年股海纵横,徐翔最后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是戴着手铐被警方押送的背影。

  灰色地带

  作为私募界的明星,徐翔从来身处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点,患有影像恐惧症的他本人,心知肚明。

  徐的崇拜者,一直奉其为股神、中国版“华尔街之狼”;而另一些人,却视其为邪魔外道,甚而不过是被包装出来用以隐藏真正大家的一个广告、一件产品。

  是神,还是魔,真的重要么?

  这时我们要注意另一个问题,中国叱咤风云的金融奇才,往往难逃锒铛入狱的命运。金融市场之父管金生、德隆帝国掌门人唐万新、中国股市“庄家鼻祖”张少鸿、“中科系”神笔策划人吕梁,还有如今的“私募一哥”徐翔,结局往往都令人叹惋。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运数、劫数,皆有定数。

  徐翔的背后还有怎样复杂的牵扯尚无从知晓,但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混乱局面,却已然掀开冰山一角。

  有业内人士评论称,徐翔出事,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大量行业恶习、行规,却被行业人士视为寻常,这亟待被整顿、被摒弃。再不悔改,整个行业很可能推倒重来。

  截至2015年9月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383家。已备案的正在运行的私募基金20123只,认缴规模4.51万亿元,实缴规模3.64万亿元。其中12738只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后新设立基金,认缴规模2.12万亿元,实缴规模2.04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31.74万人。截至2015年9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按基金总规模划分,管理正在运行的基金规模在20亿元以下的19959家,20亿元-50亿元的262家,50亿元-100亿元的87家,100亿元以上的75家。

  数万亿市值,不能一直活在灰色之中,如何整肃、如何规范,是监管层和私募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伴随陈淑桦一曲《滚滚红尘》,25年前,中国翻开了股市的篇章,而那时的徐翔不过十四五岁,距他发现这个未来将成就他也将毁灭他的地方,还有整整三年。

  而现在,已没有了起初不经意的你,也没有了少年不经意的他。白大褂终究淡出这个胶着的世界和传说中的市场。只是,谁又会是下一个徐翔?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