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如海/文

  《台湾股市大泡沫》的作者江平(stevenR.champion)曾经管理中国台湾第一只封闭式基金达14年之久,可以算得上是位中国通,不过,在截至1990年的台湾股市大泡沫中出现的诸多“异象”,仍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该书记录了台湾股市从膨胀到崩溃的全过程,很多内容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而2015年5月底,方正证券的一篇报告《回忆1990台湾牛 泡沫破灭经济成功》对书中精华进行了总结提炼,得出1986年-1990年“台湾牛”的八大特征:市场热衷于追逐小市值、有故事的股票;政府保证了市场几乎不会下跌;散户主导的市场,交易额迅速攀升;券商监管放松;泡沫期的高市盈率;大量的地下钱庄集资,保证金交易盛行;新股上市的低价发行承销;5%的涨跌幅限制,助长泡沫而非降低风险。

  认真看下来就会发现,这与当时的A股牛市如出一辙,让人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

  《台湾股市大泡沫》中文版的推出也有故事。该书译者为兴业全球基金公司,而推动中文版问世的,正是该基金公司总经理杨东。

  2007年,杨东曾在上证指数6000点时,以公开信的形式“苦劝”基金持有人赎回股票基金;2015年4月中旬,当上证指数站上4400点时,杨东再次看空。兴业全球基金一季报策略的观点是:我们对A股市场当前的热度比较担忧,对下半年的股市表现较为悲观。

  此事经媒体曝光后,曾有人兴高采烈地宣称,“放心吧,这下股市不可能是顶了,因为同一个人不可能两次猜对顶部。”事后看,这显然小看了杨东。

  杨东的投资哲学与投资能力且不论,单就人品,借用媒体的话来说,是“中国首个、也是到目前惟一一个敢于放弃公司短期利益、劝基民赎回的公募基金总经理”。处于利益格局的特定位置上,能够有勇气站在大多数投资者的对立面,冒险说实话,这样既有投资能力、又具备较高良知的公募基金总经理,绝无仅有。

  2007年A股泡沫破灭前后,杨东意识到《台湾股市大泡沫》一书对当时情况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因此推动中文版出版。但由于出版周期的原因,直到2009年才问世。不过现在读来,又可以当做眼下这轮牛市和随之而来股灾的一面镜子。

  该书第七章“鸿源:地下之王”讲的是台湾场外融资机构(台湾称为“丙种”)助推市场泡沫的疯狂并导致自身的覆灭。可令杠杆牛市的A股中的杠杆使用者和场外配资者引以为戒。

  书中有些看似与股市无关的内容,却反映了股市泡沫形成的一些深层次因素,简单来说就是文化背景。比如法律条款模糊和执行随意;财务审计责任人出租印章等。作者从美国人的视角描述了台湾交通之乱,小轿车、大货车、摩托车之间的丛林法则和相互制衡,其中摩托车则以死亡为要挟,才能让大货车司机有所顾忌,而交通法规基本无用。

  由于是十五年前的旧事,其中有些乱象在现实中已经找不到对应之物。比如台湾的基金销售曾经采用老鼠会方式,买基金可以获得定期返现的承诺,以后续买入资金来维持基金的高溢价,以不可持续的需求来制造虚假繁荣。

  读罢此书,再看看现状,笔者的一个感触是国人实在缺乏反省精神。《台湾股市大泡沫》是一个美国人对历史的记录;次贷危机后,不乏《大空头》这样的财经巨著。而2007年A股泡沫破灭后,我们有这样的反思之作吗?这次股灾后,市场各方对泡沫的形成与崩溃,也没有进行足够的反思与总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之,永远不能从灾难中汲取教训的人群,未来还将重蹈覆辙。

  借用兴业全球基金策略的一段作为结尾:

  尽管有种种“这次不一样”的理由,却如马克。吐温所说,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人性的基本特点从未改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