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九:一轮牛市或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出口

2014年08月28日 13:36  三联生活周刊  收藏本文     

  作者:谢九 三联生活周刊

  经过了200点的反弹后,股市再次来到了十字路口。乐观者继续乐观,认为A股市场才刚刚站到牛市的起点,悲观者则认为,随着8月份经济数据的恶化,本轮反弹已经宣告结束。

  尽管争议尚在,但对于长期被熊市压抑的投资者而言,200点的反弹幅度显然不能满足他们对牛市的渴望。尽管近期不断有利空传出,但是都很快被市场消化,8月13日,央行[微博]公布7月份金融数据,关键指标比6月份出现大幅下降,当天股市虽然一度大幅下挫,但是很快探底回升。8月21日,汇丰公布8月份的制造业PMI初值,同样也是比7月份大幅下滑,并且创下3个月的新低,但是市场也很快消化了这一利空。

  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就在汇丰公布PMI数据的当天,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首次超越了5000亿元,占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超过了2%,其中90%以上为融资余额,这一规模已经快接近两倍于沪股通的规模,相当于股民自创了两个沪港通。融资融券余额的快速增长,说明现在很多激进的投资者已经是满仓加满仓,由此不难看出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投资者在股市大幅度加杠杆操作的思路,其实和几年前炒房的策略有几分相似,炒房者以较低的首付撬动较大的杠杆,从而在楼市获取最大的利益,今天的中国股市也开始进入杠杆时代,给股民投资者也同样提供了这样的工具,风险当然被放大,但是理论上获利的可能性也被翻倍。如果说过去10年是房地产市场的春天,那么,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冬天越来越冷,下一个春天是否有可能降临股市?

  如果暂时忘记阴晴不定的宏观经济,投资者的乐观也并非没有道理。微刺激时代,国内的货币政策再次宽松,二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市场预期,央行对于棚户区改造提供1万亿元的低息抵押贷款,更是让外界认为中国已经开始推出中国版的QE,而国务院在今年反复强调降低融资成本,也对股市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利好,更为重要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项改革蓝图正在一步步落地,很多改革都和股市息息相关,为股市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军民融合发展等等,这些重大题材极大激活了市场的人气。

  回到宏观经济基本面,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总是让人捉摸不定,当外界普遍悲观之际,中国经济却往往能给人意外之喜;而当外界开始抱以乐观之际,中国经济的下滑势头又往往超出预期。这种反差背后其实体现了政府的调控力度和调控节奏,当经济向好时,政府开始着手结构改革,结果经济出现恶化迹象。反之,当经济出现恶化迹象时,政府开始暗中发力,以各种手段予以刺激,然后经济开始出现好转。对于观察者而言,中国经济的表现就总是和人们实际观察和预测的差了半拍。在经过了二季度的企稳后,中国经济下半年的数据又开始出现恶化迹象,不过,如果因此就得出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下行的结论,或许还是为时尚早。

  当然,如果因为最近几个月经济数据恶化而认为股市反弹结束,也未必是靠得住的结论。很多时候,中国股市的表现和中国经济并没有太直接的关联,在长达7年的熊市里,股市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晴雨表的功能,中国经济表现差时,投资者因为担心基本面而抛出股票;当中国经济表现好时,投资者又开始转而担心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总而言之,无论宏观经济好或坏,投资者对于股市已经失去信心。

  而反过来看,中国股市在中国经济体系里也基本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对于中国经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一个时不时就暂停IPO的市场,股市潜在的融资功能被荒废,而在长达7年的熊市中,投资者更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多年来形成了恶性循环。放到更高的层面来看,无论是股市的融资还是投资者回报,对于当前陷入瓶颈的中国经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与往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的一大变化是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视为重要工作,过去很多年的工作重点是解决资金空转,避免资金脱实入虚,今年则将重点转移到降低融资成本上,不难看出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已经日益严重。

  在货币总量宽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难题始终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进而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忽视了股市的建设,我国的融资向来以银行体系为主,而融资成本最低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一直规模很小,后者占比大概仅有15%左右,这和发达国家以资本市场为主的融资体系形成鲜明对比。如果中国经济的融资体系能够转而以资本市场为主,而不是以垄断的大银行为主,中国经济面临的很多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股市的融资潜力无法得到释放,根本原因在于股市无法给投资者带来合理回报,一旦股市融资超出承受能力,股市就开始大幅下跌,然后管理层就只能暂停IPO以维稳,就此陷入恶性循环。投资者能否在股市获得合理回报,不仅事关企业融资,更事关中国经济的转型大计。中国经济寻求向消费型经济转型,但是在现有收入分配格局下,仅仅依靠民众的工资收入,很难释放人们的消费热情,民众只有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才有可能真正将中国经济带入消费型经济,而大部分中国民众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途径,股市是不多的选择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轮牛市,也可能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出口。

  经过了200点的反弹后,股市再次来到了十字路口。乐观者继续乐观,认为A股市场才刚刚站到牛市的起点,悲观者则认为,随着8月份经济数据的恶化,本轮反弹已经宣告结束。

  尽管争议尚在,但对于长期被熊市压抑的投资者而言,200点的反弹幅度显然不能满足他们对牛市的渴望。尽管近期不断有利空传出,但是都很快被市场消化,8月13日,央行公布7月份金融数据,关键指标比6月份出现大幅下降,当天股市虽然一度大幅下挫,但是很快探底回升。8月21日,汇丰公布8月份的制造业PMI初值,同样也是比7月份大幅下滑,并且创下3个月的新低,但是市场也很快消化了这一利空。

  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就在汇丰公布PMI数据的当天,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首次超越了5000亿元,占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超过了2%,其中90%以上为融资余额,这一规模已经快接近两倍于沪股通的规模,相当于股民自创了两个沪港通。融资融券余额的快速增长,说明现在很多激进的投资者已经是满仓加满仓,由此不难看出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投资者在股市大幅度加杠杆操作的思路,其实和几年前炒房的策略有几分相似,炒房者以较低的首付撬动较大的杠杆,从而在楼市获取最大的利益,今天的中国股市也开始进入杠杆时代,给股民投资者也同样提供了这样的工具,风险当然被放大,但是理论上获利的可能性也被翻倍。如果说过去10年是房地产市场的春天,那么,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冬天越来越冷,下一个春天是否有可能降临股市?

  如果暂时忘记阴晴不定的宏观经济,投资者的乐观也并非没有道理。微刺激时代,国内的货币政策再次宽松,二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市场预期,央行对于棚户区改造提供1万亿元的低息抵押贷款,更是让外界认为中国已经开始推出中国版的QE,而国务院在今年反复强调降低融资成本,也对股市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利好,更为重要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项改革蓝图正在一步步落地,很多改革都和股市息息相关,为股市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军民融合发展等等,这些重大题材极大激活了市场的人气。

  回到宏观经济基本面,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总是让人捉摸不定,当外界普遍悲观之际,中国经济却往往能给人意外之喜;而当外界开始抱以乐观之际,中国经济的下滑势头又往往超出预期。这种反差背后其实体现了政府的调控力度和调控节奏,当经济向好时,政府开始着手结构改革,结果经济出现恶化迹象。反之,当经济出现恶化迹象时,政府开始暗中发力,以各种手段予以刺激,然后经济开始出现好转。对于观察者而言,中国经济的表现就总是和人们实际观察和预测的差了半拍。在经过了二季度的企稳后,中国经济下半年的数据又开始出现恶化迹象,不过,如果因此就得出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下行的结论,或许还是为时尚早。

  当然,如果因为最近几个月经济数据恶化而认为股市反弹结束,也未必是靠得住的结论。很多时候,中国股市的表现和中国经济并没有太直接的关联,在长达7年的熊市里,股市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晴雨表的功能,中国经济表现差时,投资者因为担心基本面而抛出股票;当中国经济表现好时,投资者又开始转而担心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总而言之,无论宏观经济好或坏,投资者对于股市已经失去信心。

  而反过来看,中国股市在中国经济体系里也基本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对于中国经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一个时不时就暂停IPO的市场,股市潜在的融资功能被荒废,而在长达7年的熊市中,投资者更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多年来形成了恶性循环。放到更高的层面来看,无论是股市的融资还是投资者回报,对于当前陷入瓶颈的中国经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与往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的一大变化是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视为重要工作,过去很多年的工作重点是解决资金空转,避免资金脱实入虚,今年则将重点转移到降低融资成本上,不难看出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已经日益严重。

  在货币总量宽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难题始终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进而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忽视了股市的建设,我国的融资向来以银行体系为主,而融资成本最低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一直规模很小,后者占比大概仅有15%左右,这和发达国家以资本市场为主的融资体系形成鲜明对比。如果中国经济的融资体系能够转而以资本市场为主,而不是以垄断的大银行为主,中国经济面临的很多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股市的融资潜力无法得到释放,根本原因在于股市无法给投资者带来合理回报,一旦股市融资超出承受能力,股市就开始大幅下跌,然后管理层就只能暂停IPO以维稳,就此陷入恶性循环。投资者能否在股市获得合理回报,不仅事关企业融资,更事关中国经济的转型大计。中国经济寻求向消费型经济转型,但是在现有收入分配格局下,仅仅依靠民众的工资收入,很难释放人们的消费热情,民众只有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才有可能真正将中国经济带入消费型经济,而大部分中国民众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途径,股市是不多的选择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轮牛市,也可能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出口。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牛市A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驻日大使:中国已为改善中日关系拿出诚意
  • 体育亚冠恒大总分2-2出局 欧冠阿森纳进正赛
  • 娱乐传柯震东今日获释 拘留所拉警戒线
  • 财经山西前首富落马牵连更多人 曾大骂副局长
  • 科技传苹果公司9月9日发布iWatch智能手表
  • 博客港大法学博士:普选和反对派那些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四成教科书称同性恋是一种病
  • 水皮:楼市和股市难免阶段性的跷跷板
  • 肖磊:延迟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作茧自缚
  • 刘光宇:揭秘养老地产4大惊天骗局
  • 朱大鸣:房价高得让企业都活不长了
  • 徐斌:中美央行现在貌似很淡定
  • 叶檀:李嘉诚从英雄到吸血鬼
  • 张化桥:对买国内股票没胃口
  • 邱林:印度未必对中国高铁有好感
  • 余丰慧:传统监管思维扼杀互联网金融
  • 齐俊杰:招财宝让银行又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