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生化重组闹剧谁之过?

2013年11月14日 09:00  中国经济时报 

  正因为“乌鸦变凤凰”的例子太多,中小投资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才使得重组闹剧频频上演。要落实肖钢提出的“退市常态化”,就不该让连续亏损的公司“死而不僵”,要让投资者始终保持对亏损股重组的风险意识。

  张炜

  从重组闹剧中清醒过来的昌九生化,11月13日遭遇连续第7个“一字跌停”,收盘价跌至13.89元。

  昌九生化暴跌的起因,是威华股份11月4日复牌并公告宣布与赣州稀土“牵手”。而在此之前,昌九生化被认为是与赣州稀土重组的“绯闻”主角,由此其股价在今年前5个月实现大涨,最高上涨至40.60元。如今,威华股份“喜从天降”,迎来连续5个“一字涨停”。昌九生化则遭“当头一棒”,重组猜想变成一场“黄粱美梦”。按其2012年每股亏损0.60元和2013年前三季每股亏损0.228元的业绩,难逃股价跳水大跌的厄运。截至13日收盘,昌九生化7个交易日累计下跌52.14%。

  昌九生化上演重组闹剧,有两点值得反思。其一,公司信息披露有没有问题?表面看,公司方面也是无辜的,信息披露不存在违规。然而,回顾这场闹剧的始末,不难发现昌九生化并没有很好保护中小股东。

  这场闹剧的起源是2012年12月28日的一则重大事项公告。该公告称,江西省赣州市国资委表示,鉴于组建国家级南方稀土大型企业集团的方向、途径、方式等尚未确定,稀土产业整合工作尚未到位,市属国有稀土企业的产业结构、资产质量等方面还不具备整合上市的条件,因此,没有将市属国有稀土资源、资产注入昌九生化的考虑。

  上述公告发布的当天,昌九生化以14.95元的价格跌停。可随后在市场上出现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公告属于 “此地无银三百两”,待相关条件达到后,赣州稀土或启动资产注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赣州稀土最终借壳上市的并非实际控制人——赣州市国资委的江西籍上市公司昌九生化,而是注册在广东梅州的威华股份。

  如何看待昌九生化的重组闹剧?有投资者指出,错就错在公司对涉及稀土的传闻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威华股份4月16日起停牌筹划重组,6月17日与赣稀集团签署了重组框架协议,对此,昌九生化的实际控制人非常清楚。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炒作,以及相关媒体报道,昌九生化并没有对中小股东采取负责任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昌九生化大股东7月9日拍卖1800万股获得处置款3.546亿元。3名自然人竞得的价格为18.9元至21.4元,而当时的二级市场股价在30元以上。中小股东不禁要问:在赣州稀土与威华股份 “联姻”后,若昌九生化及时澄清,避免传闻与猜测继续误导市场,又何以实现高位套现?据此,昌九生化大股东被质疑为重组闹剧的受益者。

  其二,重组炒作是否过头?昌九生化重组闹剧的上演,不能说与A股热衷重组股炒作的土壤没有关系。正因为“乌鸦变凤凰”的例子太多,中小投资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盲目跟风参与炒作,才使得重组闹剧频频上演。实际上,看到昌九生化的股价不断炒高,投资者应该认识到公司与赣州稀土没有“缘分”,重组方岂会接受如此高的借壳成本?

  今年4月就有媒体指出,若赣州稀土真想上市,另找一家股价在10元以内的壳即可,这样更能保障重组方的利益。反观威华股份,筹划重组停牌前的股价不到5元。

  其实,昌九生化早该是一家退市的公司。该公司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亏损,2011年主要靠1.6亿元财政补贴扭亏为盈,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为巨亏。昌九生化2012年一季度再度亏损,且持续亏损至今。这样一家公司老赖在A股市场上,还能摘掉“﹡ST”的帽子,暴露出退市制度形同虚设。

  证监会主席肖钢曾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要逐步实现退市制度的常态化。 ”如果要落实肖钢提出的“退市常态化”,就不该让连续亏损的公司“死而不僵”,从而也会防止重组闹剧的上演,进而让投资者始终保持对亏损股重组的风险意识。

进入【昌九生化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末代港督干扰香港内部事务引发炮轰
  • 体育NBA-林书豪34+12火箭加时负 湖人负掘金
  • 娱乐汪峰8分钟告白:彷徨的不是我,是当代中国
  • 财经厦门2624套保障房疑被公务员囤积
  • 科技iPad mini 2拆解:大量胶水粘合(图)
  • 博客吴奇隆前妻马雅舒:我没多占他1分钱便宜
  • 读书十大元帅关系:林彪与九大元帅交恶录
  • 教育上海交大发布中国大学排名 新浪教育盛典
  • 张明:互联网金融行业几大潜在风险
  • 水皮:2020年从2013年开始
  • 易鹏:三中全会重在平衡
  • 叶檀:李氏商业帝国大挪移
  • 徐斌:财经分析领域的疯牛病
  • 黄祖斌:穷养儿富养女可能是种流毒
  • 陶冬:欧洲降息为哪般
  • 刘远举:三中全会的集权与改革
  • 赵伟:中美大小企业环境反差令人忧
  • 陈永昌: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