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B转H引发的想象

2013年01月12日 01:21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于百程

  困扰市场多年的B股改革问题,正出现一些转机。

  去年8月,中集集团决定其B股以介绍方式转H股上市,并且在12月H股上市之后,受到了热捧,股价短期涨幅近50%,从而被称为范例。

  此方案简单来讲,即中集集团原来的存量B股股份转板到香港主板挂牌,不发新股,之后B股注销。对于不愿意转板的B股投资者,中集集团找了第三方机构(Broad Ride Limited, 是弘毅投资美元基金的子公司)接盘,B股投资者可以以停牌前溢价5%的价格卖给这家机构。

  这种B股转H股的方式,几乎是一种多赢的结果。投资者获得了套利收益,上市公司得以在H股挂牌(为提高知名度和以后的融资提供可能),证监会部分解决了被诟病的B股问题,港交所扩充了新的上市资源。

  之后,包括万科、丽珠集团上柴股份等多家AB股公司开始停牌,称在筹划重大事项。市场对此期待甚高,一时间,B股公司都连连上涨。

  中集集团解决B股问题的试验之举成功,着实值得欣慰。要知道,在最初的转板方案中,中集集团列举了10条风险,从股东会、监管层、交易所的审批,到选择权执行的博弈,再到境内交易系统和港股的对接,许多环节都会导致方案失败。在股票市场整体转暖的“天时”之下,中集集团冲关成功。虽然“B转H”方案的适用度有限,但其蕴含了多项创新,让我对跨市场套利的未来产生了期待。

  A股、B股、H股三个市场之中,许多上市公司是同质的,甚至是同一公司两地挂牌,但却因为市场割裂的关系,同股同权不同价。特别是一些优质B股,因为长期边缘化而估值最低。

  中集集团的成功,我觉得最根本因素就是其B股被严重低估。在去年11月底“B转H”之前,其B股较A股有18%的折价,如今其H股较A股折价为4%。

  有了中集集团的先例,低估的B股实现套利的途径被打开。而随着AH两地挂牌公司的增加,跨境ETF产品的不断推出,A、B、H三个市场互相套利的途径也慢慢增加。

  “B转H”方案中,介绍方式上市也得到市场认可,是否未来低估的A股公司可以以介绍方式到港挂牌?通过试点,境内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与境外也实现了一定的对接。虽然最终持有中集H股的内地投资者在交易系统中只能卖出,不能买进,但这也为未来的全方面对接提供了尝试。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英媒称薄熙来可能在两会前受审
  • 体育CBA-阿联22分广东险胜 中超-富力签姜宁
  • 娱乐BBC主播性丑闻调查 最小受害者仅8岁
  • 财经去年12月CPI同比涨2.5%创7个月新高
  • 科技库克船长的三大挑战:中国、创新与管理
  • 博客尿毒症患者自助血透13年 宁财神:批宗师
  • 读书黑色内幕:国民党突袭钓鱼岛被谁阻拦
  • 教育扫地僧为考研女生划重点 女生感动落泪
  • 育儿赴港生子彻底没戏冲急症室也没用
  • 沈晓杰:南方供暖卡在政府作为
  • 谢百三:多方看涨到股市到4000点
  • 张卫星:喜迎人代会行情是最失败行情
  • 吴木銮:养老金缺口需要靠财政解决
  • 杨卓舒:制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障
  • 罗天昊:世界第一是中国最大的画饼
  • 陈永昌:我国今年经济运行面临五大压力
  • 陈虎:楼市再暴涨是不是真相
  • 赖伟民:诸葛亮的战略错误导致刘备失败
  • 王东京:经济结构调整为何调了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