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翀
上证综指再度失守2000点,无疑成为千万投资者心中难以抹去的痛。虽然,指数具体点位并不代表什么,可沪深A股市场如此决绝地背离宏观大势持续走熊,不得不让市场的参与者,回归到一个现实问题:A股市场到底怎么了?有没有超越经济基本面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制度设计上的缺失一直是A股市场波动剧烈并使投资人难以建立合理预期的重要原因。譬如,新股的发行审核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退市制度迟迟难以真正落实,银行股独大的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没有太多改善等等。而所有这些归结起来,已使沪深股市失去了赚钱效应,这是对投资者最大的打击。因此我认为,如何恢复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应是重中之重。
有两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其一,A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2010年是2254.68亿元,2011年降至1728.07亿元,2012年10月仅有1014.35亿元,11月后这一数据还会显著下降。其二,A股的区间跌幅,沪深300指数2010年下跌12.51%,2011年又跌了25.01%,2012年前10月再度下跌3.86%。
如果用供给和需求的经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分析A股市场,就会发现赚钱效应消失后,A股市场的供求弱平衡也很难维持了。以A股市场的IPO融资额为例,2010年为4882.63亿元,2011年降至2825.07亿元,今年前十月再降至1033.93亿元。可见,外围资金、增量资金不买账,再小的融资额也会压垮A股市场。
为什么A股市场不见了赚钱效应?表面看,这些年是估值下移和经济下行的“戴维斯双杀”,本质上却是一级市场过度攫取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大家见证了一个个PE投资神话的诞生,而在这些神话背后,却是无数A股市场二级投资者巨额亏损的累积。一级市场投资者以很低的价格(或者说市盈率)入股,不到三五年时间,等到IPO发行,账面就会有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浮盈。再等上一年或者三年,大小非可以从容在二级市场减持,巨额投资收益兑现,埋单的却是二级市场芸芸众生。
回首这三年的A股市场,参与者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赚钱者微乎其微。很多人把这种现象诟病为新股的高市盈率发行。确实,高估值发行新股,上市公司可以超募,承销商可多拿佣金,那些本身并无多少投资价值的股票,询价的机构投资者愿意参与网下配售,部分二级市场游资乐意配合,上市后还会炒出投资价值来。击鼓传花之后,往往只剩下一地鸡毛。想想那些在48元之巅买入中石油的投资者吧。此类案例在中小板、创业板更不胜枚举。
谈论A股市场一二级市场关系,不妨借用工业和农业来比喻。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农业无疑要为工业作出牺牲,直到城镇化步入中后期,工业才开始反哺农业。这个反哺动作并非可有可无,否则农业无法现代化,也无法支撑工业化的发展,粮食安全也得不到保证。A股市场在诞生之初,定位就是为国企解困,把融资功能放在了首位。多年以后,A股融资功能还是占据着显著位置,而忽视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这样的定位再持续下去,A股市场将成无源之水。
因此,解决之道,就要站在一级市场反哺二级市场的高度,周密设计。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在既定的询价发行制度下,引导机构投资者理性报价,加大个人投资者的询价范围。其次,严格规范大小非减持,以IPO发行价或者上市首日收盘价孰低为基准,减持价格低于上述标准的,减持市值与孰低价格对应的市值差额部分,需上缴专门账户,用于补偿二级市场投资者。再次,硬性明确大小非的增持义务,每年年报披露日,股价低于发行价30%以上的,大小非必须从二级市场增持部分股份,增持下限为当年所得分红的一半。股价低于发行价50%以上的,下限为当年全部分红。
一级市场反哺二级市场投资者,此举刻不容缓。
(作者系资深市场研究人士)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