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近期A股大跌,进入“1”时代,除了大小非解禁潮、经济不景气、年底资金面紧张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利空因素,就是基金减仓。初一想,基金如果减仓,说明不看好后市,股市就面临下跌的风险,投资者据此也跟着减仓。这个逻辑似乎合情合理,其实也不尽然。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列的几大基金公司进行减仓操作,随后有关方面还出面否认。此后,又有第三方研究机构监测发现基金有减仓行为,并称近90%的仓位在5成以下。媒体还报道称,某擅长做成长股投资的阳光私募透露在11月中旬的两周时间里,将仓位从90%降到了10%。这种公私募基金减仓的操作一旦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开来,就会在市场上造成一定的恐慌情绪。其实,从基金真正减仓的时点到消息在市场上扩散,有一个滞后期,没准基金在这一时段里减仓动作已经完成,反过来正准备捡便宜货呢。又或者有某些机构为了把市场打压下去,以便在低位买货,故意放出基金减仓的声音以人为制造恐慌情绪。在做空时代,一部分境内外做空力量联手做空,边释放利空边大肆做空,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这些推理,都带有某种阴谋论的色彩,A股之大,绝非某几家机构所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论A股市场涨或者跌,基金的操作不可能完全一致,当有基金减仓的同时,总会有基金在加仓,再高明的基金经理之间,永远都会充满分歧。投资者在听到基金加减仓的消息时,更多地应该关注基金减仓或者加仓的逻辑依据。
再说了,如今这个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基金的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占比,已从最高峰时的30%左右降低到8%左右,基金话语权已大大旁落。未来随着资产管理领域政策的不断放开,牌照资源稀缺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券商、保险、信托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如果公募基金仍然维持现在这种不甚理想的发展趋势,其减仓或加仓对市场的影响将进一步减弱。
反过来想,如果基金都加仓了,股指节节而上,泡沫越积越多,一旦达到高仓位,基金手中的现金少了,股市的游戏也许就结束了。只有当基金减仓了,市场的估值泡沫破灭了,而基金因为仓位低,手中还有大量的“子弹”,买盘力量才强大,股市才可能有戏。
成熟的投资者,面对基金减仓的消息时,绝不应该是听风便是风、听雨便是雨,仔细探究背后的投资逻辑,才是投资人真正应该做的功课。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