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抑制新股暴炒,不能通过让新股伪市场化高价发行来压缩炒作空间,这样将形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等严重问题。要抑制炒新,关键要弄明白新股为什么会暴炒。
熊锦秋
最近,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召集十家券商开会,研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话题,笔者认为,不少券商人士提出的建议富有建设性,当然,有些券商人士的建议也值得商榷。
比如,有券商人士建议可以利用新三板或者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对在审企业进行分流。笔者认为,这个建议比较切合实际。千军万马都走A股上市这个独木桥,只能出现无比拥堵。目前,《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出台,其中对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股票转让,以及定向发行都有详细规定,应该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公司股票转让和公司融资需求,无需进入交易所市场上市。
为抑制炒新,有券商人士建议,应取消IPO发行市盈率若超过行业25%需要履行相关程序的规定,也就是应让一级“市场”充分发现价格,这等于重走“三高”发行回头路,笔者认为这个建议姑且不要采纳。
正如姚刚副主席在会上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总结所指出:“发行市场一直是在宏观上供大于求,在微观上求大于供。”笔者认为,之所以老股难以暴炒,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整体;新股发行宏观与微观供求问题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就是新股发行上市实行的是一只一只股票小量开闸,少量新股在各个分割阶段面对市场庞大资金,由此供求失衡并导致一级市场哄抢和二级市场暴炒。
现在,据称有些企业即使压缩发行规模,2倍市盈率也愿意发行,因为公司上市后可以再融资,而目前再融资审批比较宽松。笔者觉得,有关部门缩减新股发行规模,这是体谅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有益举措,但是,这种情况下更应防止股票一只只单独发行和上市,否则,如此少量股票上市价格必然被炒上天,在此基础上,公司趁机高价再融资,对市场的圈钱危害只是拖延一点时间而已,且这种融资受到的监督和制约更少。或许,有便利的再融资做依托,使得企业或许更愿意缩减发行规模,若只发行几万股、发行人甚至愿意免费赠送给投资者,这点付出可以通过股票高定价无数倍收回。
A股低价发行无疑是正确的,但恶炒本应可以控制,解决的措施其实姚刚副主席已经快点出来了,既然发行市场一直是在宏观上供大于求,在微观上求大于供,那么解决方案有二:要么从宏观上改善供求,不让一家发行;要么从微观上改善供求,也就是让新股集中发行、集中上市,在微观上让新股也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假若让100家公司集中发行、集中上市,即使单个公司发行规模缩减,但这么多公司发行总规模也是无比庞大,巨量新股发行上市使得稀缺性大幅降低,如此投资者又怎么会把新股当个宝?新股将被投资者视如草芥,甚至还不如比较熟悉的老股,这样就可从宏观上有效控制新股炒作。当年创业板刚推出,为防爆炒,28只新股集中发行、集体上市,虽然上市首日仍遭爆炒,但集中发行、集中上市肯定对抑制炒新发挥了一定抑制作用,只是集中的新股量还太小,可以说,只有让非常多的新股一起捆绑发行上市,才能从根本上抑制炒新。
去年,券商提出“取消网下配售股份3个月的锁定期”建议,在今年上半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采纳了这条建议;实践中,虽然单个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增加,但炒新仍难抑制,这是因为,单只或几只新股面对市场庞大资金,只能算沧海一粟,由此暴炒成为必然。而且,由于《指导意见》还同时提高网下机构认购比例,这样网下机构申购到较高比例股票,这些股票没有任何限售期,反而更易诱发网下机构利用资金、持股等优势暴炒或操纵新股现象。比如,蒙草抗旱网下发行数量占总量50%,而网下获配机构仅有区区十几家,新股筹码高度集中,上市后出现暴炒也就不足为怪。
总之,新股发行改革作为老大难问题,不仅要听取券商意见,也要倾听其他方面意见,只有多方求证,妥善谋划,方案才能更为周全和有效。
(作者为知名财经评论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