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光远:国际板传言缘何成暴虐A股股民毒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7日 08:13  中国企业家网

  马光远(微博)

  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6月4日,A股迎来黑色星期一。其中,沪指下跌64.89点,跌幅2.73%,在创下年内最大日跌幅的同时,沪指再出创出一个月内的新低。对于A股大跌的原因,除了受上周五美股大跌以及亚太股市普遍低开等多重利空的影响之外,而市场上关于“国际板”的传言,被视为导致A股暴跌的直接诱因。

  所谓“国际板”的最新传言,是指上周五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财政部和央行等八部委制定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指导意见中,关于国际板的描述再次引发了中国资本市场“狼来了”的恐惧。意见对于国际板是这么描述的:“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认真做好相关技术准备,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而所谓“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际板”。但奇怪的是,这份明确提及“国际板”的文件的参与的八部委,却没有证监会的身影。而在股市受此消息的影响暴跌之后,证监会才又站出来辟谣,国际板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事实上,自国际板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以来,股市对有关国际板的消息的反应敏感而消极,每一次关于国际板的话题,股市都会以大跌甚至暴跌予以回应。去年5月23日,有关高层表示国际板推出条件成熟,沪指以大跌近3%予以相呼应;7月下旬,关于国际板上市细则已制定的消息传出后,股市再度出现3%左右的大跌;去年年底,国际板的再一次传言一度造成市场恐慌下跌,证监会和上证所很快辟谣有关国际板走流程的传言不实;而本次关于国际板的消息,沪指跌幅也几近3%。  国际板为什么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致命杀手,投资者对于国际板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大盘股的再融资、IPO的加速和印花税的提高。很显然,投资者对国际板的反应绝非中国资本市场拒绝“国际化”,拒绝境外的企业到A股上市。对于致力于制度建设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国际化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将一部分国外的企业吸引到中国A股来上市,其“鲶鱼效应”对于清理中国资本市场的害群之马也是极为令人期待的。然而,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刚刚起步,资本市场的本质还是圈钱市,对投资者的利益缺乏制度保护的情况下,不顾实际情况就搞国际化,即使通过“国际板”吸引一些境外的好企业到中国资本市场来上市,最终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残缺和圈钱市的本质而出现“橘北效应”,这些境外公司不仅无法成为中国股市的“净化者”,反而“入乡随俗”,成为吸股民之血的洋帮凶,成为新的圈钱者。

  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的现状看,很不客气地说,从发行到二级市场的交易,制度的一系列框架设计真的不是给普通的投资者设计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很多制度,都是为企业便于圈钱而设计,为机构联合企业圈更多的钱而设计,至于投资者的利益如何保护,并不是制度建设的核心。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新兴市场中规模最大者,近年的IPO规模屡次全球第一,但并没用相应的给普通投资者投桃报李,给予合理的投资回报,过高的市盈率,名存实亡的退市制度,愈演愈烈的内幕交易,以及没用任何强制性的分红制度,让中国资本市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圈钱市,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亏损市。因为监管的缺失和很低的违法成本,投资者的利益屡屡受损,信心几近冰点。在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是抓紧制度建设,让股市告别圈钱市,让股市对投资者有回报意识,不要把投资者当傻瓜。只有先“打扫干净屋子”,才能请那些“洋和尚”进来,否则,“洋和尚”也会变成圈钱的魔鬼,投资者对此深有体会的。

  就此而言,在市场极为低迷,投资者信心尚待恢复的情况下,任何可能引发投资者信心流失的改革举措,都应该慎而又慎。既然投资者对国际板如此没有信心,监管层为何非要逆投资者的意愿而非要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探索建立国际板”?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也好,国际化也好,都不是为了完任务,搞政绩,而是实实在在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为投资者的利益负责。任何一次不负责的表态,最终买单的却是无辜的投资者。况且,从真正的国际化而言,看看欧美等市场,也看看新兴市场,资本市场真正的国际化难道是搞另一个制度不同、游戏规则不同的“国际板”,国际板这种理念本身恰恰不是真正的国际化,而是反国际化的。中国资本市场要真正的国际化,那就是只有一个游戏规则,一种股票,大家在一个运动场里玩,而不是给境外公司设置一个“特区”。

  每次只要一提国际板,股市就以暴跌作出反应,这说明国际板至少在目前是不受投资者欢迎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监管层不顾投资者的意愿强行推出,只会损害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期待和信心。更不能随便谁都可以就国际板放一阵风,你放风不需要任何成本,但股市的暴跌投资者却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基于此,监管层完全可以将国际板放一放,不要动不动用国际板来折腾投资者,而把精力真正放到发行制度、退市制度、内幕交易的打击等中国资本市场最急需的工作上来。君不见这二十多年最大的教训是:信心一旦折腾没了,恢复起来太难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