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杉:如何结束圈钱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0日 15:18  中国财经报

  中国人经常引用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名句来谈论社会双面性,不过对中国投资者而言,这个时代显然不是最好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圈钱的时代。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7日在全国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中国证监会主席第一次承认证券市场圈钱的残酷现实,这是否也意味着打破股市困局的时刻到来了?其实,股市圈钱一直为投资者诟病,在社会压力之下,郭树清能够坦然面对现实,这既表现出他的责任心和勇气,也显示出中国股市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大会上称,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每年新增资本总量已居全球第一,但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不够理想,在多个环节上存在低效率,造成比较严重的资源错配和资源浪费,因此,证券公司要勇敢地承担起应负的历史责任,加快产品、业务、机制创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居民储蓄难以转向投资的原因是复杂的,有金融工具短缺原因,有储蓄文化使然,有间接融资路径依赖,更有投资制度扭曲导致的投资者信心溃败,其中股市圈钱本性致使居民投资热情一再挫伤,不仅谈股色变,甚至对基金投资也望而却步。恶劣的股市环境不仅让市场失去活力,甚至已经影响到券商的生存。证监会鼓励券商创新,是出于恢复市场信心的考虑,但券商创新如果没有基础制度变革,券商创新很可能沦为利益激励下的“圈钱工具”创新。因此,要结束圈钱时代,不仅需要券商创新,更需要股市基本制度和市场文化的革命。

  首先,高层管理者应有共识。

  股市成为圈钱工具,有其历史发展脉络。早先的股市是为国企脱困而建立的,在完成国企改制使命后,股市不幸又成为权贵私募基金和大股东圈钱套现的场所,股市资源有效配置功能不仅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更因投资者厌恶程度加剧而使市场渐趋萎缩。因此,要改变股市现状,促进中国企业融资方式转变,必须在股市功能设计上进行变革,只有建立保护投资者的制度安排,实现投资者与融资者共赢的市场,才能让股市起死回生,这就需要证监会之上的高层管理者认识到股票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的重要性,打破已有利益格局,建立真正的市场机制,重塑投资者信心。

  其次,证监会应放弃管制,成为单纯监管者。

  证监会不仅在股票发行上搞审批制,在券商和基金业务上也实行过度管制,其结果不仅抑制市场发展,更导致投资者保护职能缺失。目前券商等机构要求放松管制的呼声较高,证监会也表达了放松管制的意愿,这具有积极一面。但放松管制的态度也意味着仍有管制,证监会职能也就不会完全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如果要将股市建成高效公平的市场,证监会需要放弃自身利益诉求,切断与股市的利益联系,彻底放弃管制,将职能放到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方面来。

  最后,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避免机构“圈钱创新”。

  利益驱动成为金融机构的流行文化,这在券商行业更是如此。包装造假,哄骗投资者,已经成为“显规则”。在退市制度实行后,投资者需要承担投资责任,但如何追究串谋造假者的法律责任,也应成为退市制度安排一部分。唯有实行“严刑峻法”,才能抑制机构打着创新名义哄骗投资者,才能避免“允许创新失误”成为券商逃脱处罚的借口。

  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大会上表示,证券公司要承担起市场责任和社会责任,决不能让华尔街式的少数金融机构与社会大众的分裂,在我们这里出现。其实华尔街式的机构在中国遍地都是,其之所以没有与社会大众分裂,一是这些机构能量没有高盛等机构大,二是社会大众已经与中国股市分裂了,券商又算什么呢。

  券商创新是应该鼓励的,但券商创新并不是解决中国股市问题的药方。资本都是追逐利润的,如果取消管制,券商创新就会遍地开花,何须政策鼓励。目前证监会之所以鼓励券商创新,恰恰说明管制无处不在。

  解决中国股市的钥匙在于建立投资者市场,保护投资者应是唯一的制度法则,这才是真正需要制度创新的。

  (作者为南开大学国经所客座教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