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问股市顽疾:壳资源稀缺价高 年年重组几时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 22:15  CCTV《经济信息联播》微博

  五问股市顽疾

  壳资源稀缺价高  年年重组几时休

  今天的股市没有能延续昨天的大涨行情,两市出现了缩量整理,截止收盘,沪指报2378.63点,下跌2.21点,微跌0.09%,深成指报10015.41点,下跌54.13点,跌幅0.54%。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下跌之后,人们本能地对上涨持有怀疑态度。历史的经验也显示,每一次的大涨之后都是一地鸡毛,有可能成为“好梦一日游”,所以投资者急于抛出,变现筹码,减少亏损。归根结底,投资者已经被不诚信的市场伤透了心。今天的聚焦股市顽疾我们来关注ST股。ST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特色,公司经营得即使一塌糊涂,顶多就是给你一个黄牌ST警告。ST本来应该是一个没人搭理的垃圾股,但却每每在市场上上窜下跳,兴风做浪。    冯先生2005年进入股市,当时听朋友介绍买过很多ST的股票,由于整体行情好基本都能赚,特别是曾经买过的ST数码,在重组成盐湖集团后赚了10倍,所以他一直比较喜欢ST的股票。

  投资者冯先生告诉记者,5621ST股票他退市啊,毕竟是少数,然后一旦他重组成功,收益就是很大的好几倍,我曾经有一个股票就是一下子赚了10倍,所以我有一直在买ST股票。

  ST海鸟,就是股市中的不死鸟。3年内4次重组,无一成功。每次重组停牌前股价必将大肆炒作。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ST宝利来,前生就是臭名昭著的亿安科技,市场称之为重组专业户。

  我们梳理了一下该公司重组停牌和股价的关系,有3次的周涨幅都超过了10%。特别是最近的一次重组,复牌后股价连续拉出5个涨板。那么,股价为何总是在停牌前遭爆炒,而且时间计算得如此精准。这不由得让人怀疑公司在利用重组来操纵股价。

  st宝利来几次停牌前一周股价涨幅:

  第一次重组    2009年12月23日  超过15%

  第二次重组    2010年5月13日   超过10%

  第三次重组    2011年2月25日  超过4.8%

  第四次重组    2012年2月6日   超过15% 

  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洪榕告诉记者,核心原因很简单,ST的股票是二次上市。。。第一次上市的时候,大部分的利益被上市公司或者被其他机构拿走了。那这些机构,有些人是买不到原始股票的。但是ST的股票等于给了很多投资者买了一个原始股的机会。

  申银万国(微博)证券研究所市场部总监桂浩明告诉记者,在一个审核制的前提下,因为你是稀缺资源,不是任何人都能过去的。是稀缺资源就有它的稀缺性,就一定有它的价值性,你必须使它存在价值。那存在价值,这个价值就是炒作的前提。

  上市的高门槛凸显了壳资源的珍贵,加上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退市制度,使得壳资源炒作年复一年。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投资者又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炒作亏本的概率较高。

  投资者冯先生告诉记者,如果主板退市制度出来之后,我可能会考虑不买或者少买ST的股票,因为万一他退市了,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了。。。 

  浙商证券资深分析师张延兵告诉记者,当然如果是一些绩差的或者ST股票退市的话,我相信伤害最大的还是中小投资者,那么这样,我们也要呼吁或者期待管理层继续从源头把关,不让一些业绩不良,或者造假的公司进入市场。

  五问股市顽疾

  公司造假上市:中介机构难辞其咎

  在昨天的市场中,表现最为抢眼的当属券商股,板块涨幅超过5%,而今天它们却已经全线退潮。据测算,证监会这次松绑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可以为券商腾出近400亿元的资金。但400亿元真的就能激活一个板块吗?积弱已久的市场,我们不能指望一两条利好就会改变整个行业命运。市场成交的低迷已经使它们的经纪业务不堪重负,投资的大面积亏损也使券商们只能交出难看的年报,而投资银行业务又频频爆出做假丑闻?而券商的投行业务诚信状况如何呢?我们知道,上市发行、配股、增发等融资行为,以及之后的并购、重组,都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市场上的中介机构主要是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其主要职责是为投资者做好、把好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放心大胆的相信他们的报告呢?

  去年11月29日,证监会一纸处罚在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平安证券(微博)两位保荐人因为在胜景山河的保荐过程中没有履行应尽职责,被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这也是证监会对券商保荐人开具的最为严厉的罚单。而此案中的会计师、律师也受到相应的处罚。

  西南证券上海延安西路营业部总经理陆敏告诉记者,因为募集资金的多少,跟它的收益是成比例的,所以它只要超过得越多,保荐费用,收益就越高。明明可能只有十倍市盈率,结果经过一包装,变成四十倍市盈率,发出去了。

  据维赛特数据统计,2011年A股首发募集资金1448亿,发行费用总计155亿,而其中有70%以上的发行费用作为保荐费用被券商收入囊中。所以,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上市公司为了从市场中多拿钱,就虚构项目,美化财务,券商为了拿到高额的保荐费用帮助公司圆谎,而会计师和律师为了维护长期的业务关系则睁只眼闭只眼。

  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不但要追究他上市公司责任,还要追究原来上市保荐人,一样的处理,券公司就是助长了他们这种不良的现象,变相的助纣为虐,如果发现这个投行,他有严重的这个包装,隐瞒事实,对这个广大投资者有欺骗的这样一种故意的话,应该给他严厉的处置,把他这个资格都去掉,哪个证券公司这样做的话,罚的它,真的,保荐费全部罚光以后,他没办法了。

  市场人士谏言证监会应该改变发行审核制度。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探讨性地询问新股上市可不可以不审核。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告诉记者,说IPO不审行不行?我个人感觉现在不审真不行。为什么不行?在中国这样两极分化情况下,而且所有的上市公司排队上市的情况下,你如果说不进行审查,我觉得会发生大的问题。一位投资者说,第一关,审批的把关的门要把好,要罚就要罚他们,还要追究到你官方你怎么给他批的,你这支笔也要追究的,这个钱放在这里,是因为相信你政府,有这么一个市场,我才放进去的,你损坏的是政府的信任度啊,官员的公信力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