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新政策能否药到病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3日 14:3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赵晓辉、陶俊洁) 酝酿已久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改革方案力求平衡各方利益,回应市场关注,抑制高价发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然而,这套监管层用心良苦制订出的方案能否对新股问题药到病除却仍待商榷。

  证监会明确,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促使新股价格真实反映公司价值,实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均衡协调健康发展。换言之,就是解决当下备受争议的高价发行问题。

  实际上,自2009年以来推出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举措基本上都是围绕价格。之前,新股定价一律在窗口指导下低价发行,带来上市首日爆炒,这一问题被中国石油演绎到了极致,成为改革的导火索,也让证监会决心把价格放开,交由市场决定。前两个阶段的措施推出后,新股定价不再有行政管制,透出了市场的意味,认购新股稳赚不赔的不合理现象逐渐消失。

  然而,事态却向另一个极端发展。新股定价步步走高,破发频现,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怪象凸显。与上一次改革情形不同的是,此次市场各方利益博弈十分激烈,出现了很多立场不同、结论相反却都看似合理的说法。

  如果说资本市场是社会转型期矛盾的集中爆发地,那么新股发行就是矛盾最复杂、火力最密集的最前沿阵地,如何在纷繁复杂中识别真相,寻到良方,十分考验监管层智慧。

  从前两年的改革实践来看,单单推行定价市场化很难解决新股价格合理化问题。这次的改革从强化信息披露、强调各主体责任、加大新股流通量、抑制炒新等多个方面着力,力求形成系统举措。可是,这些措施恐难改变投资者不分析公司价值、盲目炒新的局面,“三高”问题可能得到暂时抑制,但从长远看却难以使新股价格回归合理。

  应该看到,行政管制一直是新股价格问题的一个隐性原因。原来上市爆炒是由于窗口指导的统一定价,后来价格表面放开,但证监会审核把关使新股带有官方信用,很多投资者盲目追捧。审核的理念和制度不发生根本性变革,新股的问题很难根除。

  相反,这种急于求成的改革甚至可能在打压新股价格的过程中造成新一轮的行政管制、窗口指导,人为干预价格的结果是离市场化越来越远,背离了改革的初衷,也影响了资本市场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放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所谓新股价格畸高、“打新”投机严重及随之出现的“业绩变脸”和市场表现下滑,除体制机制原因外,还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根源。因此,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风险揭示和投资教育,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以“送礼祝贺”心态参与报价,以分享“胜利果实”心态参与认购,以“赌博中彩”心态参与炒作等种种不良习惯和风气。

  诚然,任何改革都不会一步达到理想效果,这与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关联,但坚持市场化改革本身很重要。正如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所说:“发行体制的改革需要综合治理,不止是在发行这个环节找问题。”

  未来,应当在完善发行环节的基础上,配套再融资、退市和并购重组等领域的改革,用系统和全局的目光看待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同时,加大市场化约束,推动各市场主体进一步归位尽责,这样才能还原股价信号的真实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