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秉文:养老金入市不等于炒股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0日 10:57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 记者 薛玉敏

  虽然近日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称养老金“暂时没有入市计划”,但有关养老金入市的讨论仍在继续。

  养老金能不能入市?何时可以入市? 入市后如何管理?一时间众说纷纭。

  为此,《投资者报》记者就有关问题专访了著名社会保障专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

  基本养老金损失超6000亿元

  《投资者报》:近段时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多个场合积极推动养老金入市,争议不断。你是怎么看待养老金入市的争论?

  郑秉文:早在一年前,相关部门就在酝酿养老金入市的相关事宜,在更早的时候一些高层领导和人社部就高度重视。郭树清和戴相龙两位业界领袖提出恰逢其时,推动了养老金投资体制改革。

  养老金入市,是为了增值保值,不是有些人相当然地认为是救股市。

  在过去一年中,很多养老金入市的制度都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但是由于媒体的炒作,让这个话题变了味道。

  《投资者报》:你多次撰文指出,养老金入市迫在眉睫,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郑秉文:如果养老金投资体制再不改革,养老金将大幅缩水!

  根据十几年前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只能是存银行和买国债,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90%以上的资产状态是银行存款,持有国债不到10%,投资利率平均每年不到2%,而2001年到2008年通货膨胀率为2.2%,显然是负利息。

  我曾经测算过,从本世纪以来,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损失就大约6000亿元~7000亿元。养老金投资体制必须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

  入市比例应在30%以下

  《投资者报》:很多人反对养老金入市,理由是目前资本市场是圈钱市,怕老百姓的血汗钱打了水漂,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担忧的?

  郑秉文: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也存在误区。养老金寻找新的投资渠道,是它本身的需求,和救不救市无关。养老金入市只是客观上迎合了资本市场的需要,但是,媒体一炒作,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抽象化了,以为改革就是炒股,以讹传讹,大家的反应就激烈了些。

  养老保险入市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炒股票”。养老金入市,在实业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和股票投资的资产配置中,股票投资仅是一小部分而已,比例有限。

  在我看来,基本养老保险入市的比例应该在30%以下,剩下70%可以持有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权投资、实业投资、绿色投资、低碳投资,实现多元化的投资,风险就可以分散化。

  还有重要的一点,养老金短时间内并不面临兑付风险,因为养老金的收入几十年不用支付,2020年前,几乎每年都是收大于支。

  《投资者报》:可能有人说,即使投资了部分股市,也担心资金会缩水?

  郑秉文:美国200年股市的数据表明,养老金长期收益率要高于7%。虽然股市每隔几年或十几年就发生一次剧烈动荡崩溃,但长期看,高风险高收益。1994年前后,美国社会保障顾问委员会曾进行过一项研究,发现以30年或25年为一个周期,不管这个周期横跨哪个历史时段,甚至包括1929年大萧条在内,股市年均收益率都不低于7%。在对股市200年历史的验证中,这项经验性的研究结果几乎没有例外。2010年之前30年里加拿大股市的平均实际收益率(剔除通胀率)是6%。

  《投资者报》:有人认为,中国股市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并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小的养老金来投资。过去10年中国GDP增长2.66倍,但上证指数几乎是“零涨幅”。中国股市是一个圈钱市,不具备长线投资价值,应该等中国股市成熟了,再引进养老金。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的?

  郑秉文:有这样看法的人,实际没有看到股市与养老基金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养老基金投资是重要的长期机构投资,几十年不用支付的特点决定了资本市场是养老基金的重要投资市场之一。

  养老基金追求安全性、价值性、责任性和长期性的投资理念,决定了养老基金与股票市场是一对孪生姊妹。中国股市要发展成熟,需要养老金入市来引导。养老金进入股市之后,在很多方面可以逼使股市进行改革和完善,这实际也是一个“倒逼机制”的建立。

  《投资者报》:既然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海外养老金的投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

  郑秉文:发达国家几乎百分之百的私人养老基金(即相当于我国的企业年金)都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资产。全球一半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余额都进入了资本市场(只有美国等四五个国家除外)。

  应由中央统一管理

  《投资者报》:养老金入市达成共识之后,那将采取哪种模式来投资?

  郑秉文:参照国外的养老金入市模式,国内养老金入市有三种可选的方案。一是地方省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省级基金管理机构作为委托人,在省一级重新成立运营机构作为受托人,这是垂直分散型的;二是中央分散型的,就是由国家成立十几家投资公司,由各地的养老金选择交给他们来运作。三是中央集中型的模式,就是中央统一建立一个机构,把分散在各地的养老金上缴到中央,委托它统一开展投资运营。

  目前国内养老保险基金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实现了省级统筹,大部分掌控在市级政府、县级政府等2000多个县市统筹单位。我历来主张第三个模式,就是中央集中统一投资。

  《投资者报》: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统账结合”模式。其资金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另一部门是个人缴费,实行是账户积累制。在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有观点担心投资股市会影响当期养老金发放,对此有什么评论?

  郑秉文: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个人账户基本是空的,十年来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省份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账户基金累计余额数量虽然仅为2000多亿元,但与统筹基金的投资渠道没有分开。在这样一个制度结构和融资方式下,当期养老金发放在前,对收支余额进行投资在后,并不妨碍养老金当期发放。

  例如,2011年我国五险制度总收入为2.35万亿元,总支出1.8万亿元,当年余额为5500亿元。当前讨论的养老金投资,就是指近10年来沉淀下来的、高达1.9万亿元的基本养老保险余额和2.7万亿元的五险基金余额。

  另外,我国的社保制度尚未做到 “应保尽保”,在形成的窗口期内,每年都有数千万的人参保进来,其收入大于支出将是常态,因此入市不会对当期发放产生影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