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系统解读郭树清:正本清源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0日 10:56  投资者报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话了,大家在倾听,尤其是关心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人更是如此。

  不过,不少解读过于功利化、表面化甚至片面化。仅以2012年2月15日郭树清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为例,众多媒体将其归纳为“蓝筹股已显示罕见的投资价值”,有的更是直接演绎成“当前市场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其实,认真看一看郭树清的讲话即可发现,他在说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之前,首先谈到的是我们的上市公司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上市公司结构和机制方面的不足。

  老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对郭树清的一言一行倍加关注,是很正常的。由于市场沉寂已久,大家愿意从郭树清的言谈中,更多地寻找做多的底气,这也可以理解。只不过,如果不能正确、全面、系统地解读郭树清的思路,投资者恐怕会陷入进退失据的茫然中。

  比如,如果你认为郭树清是鼓励做多的,那么,怎么理解他说的“IPO不审行不行?”

  按常理判断,如果IPO不审,新股发行数量必然会陡然增加,无论主板还是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都会大幅降低。由于比价效应存在,此举将引发主板和创业板两个市场大幅下挫,这对做多方显然是不利的。还有,郭树清明确表示,“社保基金入市不是为了救市”。更早的时候(去年12月初),他就任证监会主席后首次就资本市场问题发表看法时,谈到的则是“低收入人群不太适宜参与股市,对内幕交易零容忍”。

  这些说法,显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鼓励市场上涨。可是,也没有道理认为郭树清这么说是想打压市场。对于郭树清的每一次表态,媒体从各自角度给予解读,见仁见智,但大多缺乏完整性,无法寻找到真正的脉络和逻辑所在。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之后的一系列表态呢?

  我们认为,郭树清监管思路的精髓在于“回归”二字。回归什么?回归本源。

  ——让中国股市回归经济晴雨表的基本特征。作为GDP年均增长9%左右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2000多家上市公司又是中国最优秀企业的代表,但中国证券市场的表现却长期低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股市早已率先稳步回升,道琼斯指数距历史高点只有一步之遥。我们暂且不说美国股市上涨是否有道理,至少,A股有些太无视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了。基于此,才有郭树清提到的“蓝筹股已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之说。

  ——让中国股市回归为投资人带来合理回报的基本属性。长期以来,进入股市的大多数老百姓只为炒作差价而来,面对这一现实,过去市场基本上将责任归咎于老百姓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可是,如果中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本来就没有回报投资人的意识和举措,又何来让老百姓纠正“炒股”心态之基础?价值投资理念何日才能深入人心?正基于此,郭树清上任之后,才格外强调上市公司要树立牢固的回报股东意识和分红意识,证监会据此才及时提出,“上市公司要采取措施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

  ——让监管部门回归市场化的监管模式。实际上,此前的证监会领导表达过“市场的事情让市场自己解决”,也强调过“监管不以指数涨跌为目的”,但真正落实起来,却经常大打折扣。比如,当市场下跌过多时,新股发行节奏放缓甚至停滞的现象,并不罕见。相反,当市场上涨过多时,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亦不鲜见。相比之下,对于市场中各类违法违规现象的处罚,却有些心慈手软或者力不从心。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既然上市公司都是经过审批或者核准(不同时期有不同叫法)产生的,那么,重拳打击它们的同时,监管部门也难辞其咎。当然,也不排除监管部门既要忙于审核又要忙于查处,精力有限,顾此失彼。基于此,你才能理解郭树清“IPO不审行不行”之设问背后的深层含义。毫无疑问,只有当新股发行改为注册制,监管部门失去了对发行节奏的掌控,失去了对企业经营状况担责的牵绊之后,我们才有望真正看到回归市场化监管模式的出现。

  郭树清颇有哲学头脑,颇具学者儒雅气质,人们对他的上任寄予厚望。如果说尚福林解决了横亘股市已久的股权分置改革问题,为中国资本市场轻松前行奠定了一定基础,那么,郭树清正在做的无疑是一系列更加正本清源的工作,其核心是为了让中国资本市场回归其应有的定位、作用和价值,从而更加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演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