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真让人上火。国家发改委在1月30日公布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表示:“推进上海证券市场国际板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
素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发改委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本是分内之事,无可厚非。但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乱象丛生,广大投资者亏损累累,极少数IPO发起股东一夜暴富,社会财富被大量无情掠夺的情况下,此时提开办国际板,极易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反感。截至1月30日19∶00,新浪网有5045人参与关注该条新闻,回复109条,舆论风向一边倒地反对。
中国证券市场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现在再来个国际板,乱!创业板和中小板有什么重要区别?只是创业板上市门槛更低而已。3个板块中无论哪个板块,造假和违规层出不穷,IPO制度极其不合理,偏袒筹资者、轻视投资者成为多少年从未治愈的顽疾。特别是发行制度和创业板股票退出问题,证监会明明看到并且承认这两方面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并承诺尽快研究改进,但发行节奏却丝毫不见减慢。一边承认有问题,一边继续大量制造问题,大有“能发多少算多少,能圈几亿算几亿”的气势,难怪投资者怨声载道。
上海方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非常热心,因为这不仅仅涉及到城市形象、功能和地位的问题,还有重大的经济利益在里面。当年上海和深圳为两个交易所股票发行的事情争得不可开交,斗争的结果是上海发行主板股票,深圳发行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利益均沾,方才消停。
理论上看,国际板开办后,国外企业可以在中国发行股票,筹集到中国投资者的资金,有利于国外企业的发展;国内投资者通过购买国外企业的股票,可以分享国外企业的发展成果,对国内投资者也有利;上海作为双方的撮合者,收取“过路费”,也有经济利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三方有利的背后各自承担的风险大不相同。国外企业必须接受国内投资者的“资金投票”,国内投资者必须承受证券市场的系统性波动风险和所投资股票的个体风险,甚至要承担制度设计缺陷风险(如当前的IPO制度缺陷),但证券交易所承担的风险很小。正如对赌双方有输赢风险,而开赌场“抽头”的人只有“抽头”多寡的差别,几乎稳赚不赔。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纳斯达克(微博)的经理热心地鼓动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需要打通与国际资本的通道,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和配置,开办国际板肯定是迟早的事情。我们所反对的,只是在中国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公平制度(如IPO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最起码的规则都得不到严格遵守(如造假横行)的情况下,贸然推出国际板。如果说广大投资者的累累亏损造就了极少数中国亿万富翁的话,这些富翁好歹是“周吴郑王”,肉烂在中国人的锅里;倘若发行弊端不纠正,中国投资者的血汗钱被“斯密斯”、“约翰”们利用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圈走,亏死的投资者都不会瞑目。
再说一遍,在公平的发行和退市制度建立之前,在造假和内幕交易的势头得到根本性遏制之前,我们坚决反对推出国际板———连提都不要提。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1月16日曾公开表示,现在并不是推出国际板的最佳时机,国际板推出现在并没有时间表。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没有时间表”。“没有时间表”意味着可能明天就推出,也可能5年后推出,让投资者始终忐忑。一切皆有可能,就等于什么也没说。既然如此,就不要说。
有关管理部门,有关地方政府,可怜可怜亏损累累的中国投资者吧。要抽血,好歹先养胖一点。国际板真的不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