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渝
中国股市持续低迷,监管层认识到股市不振对实体经济和社会安定的严重性,虽然嘴上说不会政策救市,近期却悄无声息的出台了一系列救市举措。其中一项就有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该不该投入股市,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全国社保基金掌门人戴相龙认为,养老金按一定比例投资股票,可增值保值,而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把老百姓“养命钱”扔进尚不规范问题多多的股市,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理由是,前期入市的社保基金都亏得一塌糊涂。笔者却认为养老金入市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不是救市上策,因为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扩容过度,即使把全国现有8000亿养老金全部投入股市,也抵挡不了每年近万亿的融资规模。
先来看可行的理由:从美国养老金入股市的成功先例来看,在通货膨胀预期的背景下,倘若把养老金单一存入银行,实际上处于隐性亏损和不断贬值的状态。为实现养老命增值保值,美国养老金(也称为401k退休计划),在1980年入市,成为私人企业退休金制度改革的产物,美国社会养老保险是全国统筹的,以“信托基金”的形式存在,由联邦政府直接掌管。该基金的监管与投资则是由专设的“信托基金托管委员会”来负责的。截至2010年底,美国养老保险基金总资产已经达到2万亿美元。 2010年美国退休老人能够领取到退休金的人数也占到退休老人总数的48.6%,成为了养老金入市及401k退休计划推行后的受益者。诚然,美国的“401K”计划,促成了22年的牛市,但这“他山之石”能否攻A股这“玉”却很难判断。当下,最大的顾虑还是在A股本身是一块“顽石”,怎么攻也难攻出玉来。
再来看看不是救市上策的理由:
其一、有可能延续股市内幕交易。推动养老金入市,无疑是管理层在股市“病急”之下抓的一剂“救命药”。然而“养命钱”一旦入市,由于事关社会保障就贴上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标签,会不会被赋予只能赢不能输的特权?或许会受政策的全力庇护,政府相关部门如果出台利好决策,会不会提前告知营运养老金的信托机构?这样一来,变相的内幕交易将取得某种合理性,从而有违三公原则,而在保证养老金增值的理由下,会不会出现变种“老鼠仓”?在投鼠忌器之下,监管部门也可能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
其二,难以承受扩容之重。今年以来,新股发行保持每周超十只的发行水平,由此看出,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是多么的饥渴,更何况这还不包括那些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用老百姓“养命钱”的养老金用于救市,显然是只能救命而救不了身体健康的。如果股市的定位功能不纠正,养老金救市也只是杯水车薪。
因此,放慢新股发行节奏,改变A股供求关系失衡现状,才是救市上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