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奢谈牛市不负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7日 02:50  中国经营报微博

  叶檀(微博)  作者系著名财经评论员

  从2010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与中国实体经济一起,进入艰难的转型期。虽然在实体经济上升阶段,证券市场未能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在实体经济转型阶段,股市却能体会到环球同此凉热的辛酸。

  镀金时代光泽尽失

  2011年、2012年,是金融去杠杆化时代,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财富效应一齐下降,资本货币的镀金时代消失,债务时代到来。

  2011年12月13日是个标志性日子,这一天上证指数回到了十年前的2245点,留给投资者的是一地鸡毛,也让2010年底的牛市憧憬者无言以对。2012年,能够安慰投资者的是,再坏也坏不过2011年,连2011年的困境都经历过了,投资者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公司估值,抑或中国证券市场的根基,2012年的A股市场都不具备产生牛市基础。

  实体经济处于转型期,明年的经济增速将低于今年,全球债务危机不会有根本性好转,个别经济有可能进一步发酵,经济有转向滞胀的可能。随着企业赢利下降,目前市场所认为的估值优势、安全边际将不复存在。

  支撑中国经济的三大支柱,投资、出口与消费,投资增速保持稳定,出口对GDP增长为负,内需还在培育之中。

  考虑到从2009年开始的投资周期规模较大,因此投资保持稳定意味着新增投资数量下降,投资增速能够维持在2011年25%左右的水平已经算不错。能够弥补实体经济的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如保障房、水利工程等。但投资者对此应保持足够的清醒。保障房、水利等民生工程确实应该建设,但不等于赢利空间大。保障房的赢利空间十分狭窄,利润在3%以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极大,保障房大规模建设不会扩大上下游企业的赢利空间。水利等基建同样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不会很快带来赢利,更不会带来高额赢利。

  证券市场走好的前提是实体经济较为强劲的复苏,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内需、新技术等领域,我国尚未取得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的制造业与房地产业下行不可扼制,此时奢谈市场走牛是不负责任的。

  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

  2011年10月29日,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证券市场传出一系列制度改革、政策调整信号。

  迄今为止,媒体梳理出郭树清上任之后所烧的五把火,分别是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发展公司债、强力打击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为市场引入资金活水,倡议“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入市”。

  这五把火实际上可归纳为三条,建立证券基本公平交易规则,建立回报投资者的交易文化,吸引场外巨额资金入市,发展公司债旨在建立中国发达的债券市场,为证券市场减压。

  在打击内幕交易上证监会颇见真章,在取消并购重组委委员资格、公布内幕交易案例、保荐人市场禁入方面,严厉程度前所未有。笔者遇到的业内人士,对整治内幕交易的力度众口一词——严厉。

  A股市场上市公司从十年前的1037家,发展到现在已超过2300家。郭树清秉持市场原则,对要求暂停新股发行的非市场呼声不置一词,12月30日,明确表示“不存在救市这个概念,市场有它自己的运作规律”,却在行动上对上市规则做出表态。

  2011年四季度过会通过率大幅下降,说明新任证监会主席对于明确的招股书漏洞不妥协的态度,在绿大地等案例上,有关证券媒体公布了详尽的内幕交易信息,说明证监会对于相关上市公司在地方保护下被轻判并不认同,甚至是泾渭分明。

  顶住压力,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要提倡现金分红,要求在新股发行招股说明书中明确分红方案。

  郭树清上任后,光打雷不下雨的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有了“下雨”的迹象。深交所发布新版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此次增加了两个退市条件:三年谴责三次或创业板公司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股票终止上市,并且不支持暂停上市公司“借壳”,同时设立了“退市整理板”。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不鼓励ST公司重组等规定,对靠补贴赢利的上市公司、对壳资源泡沫无异于釜底抽薪。

  整治内幕交易长期利多、短期利空,随着炒作资金退避,证券市场短期走低,但对2012年的市场反弹是个利好。

  2012年期待什么?

  第一,市场能否反弹?估计会有。第二,整治内幕交易能否持续?是否会出现第一家创业板退市公司?是否通过市场化发行解决“三高”发行过程中的无责任人情报价?

  建立退市制度才是重中之重。要有具体的案例才能激发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中国证券市场充斥了西方规则、本土色彩,动用各方改革力量,共同维护交易市场的公平与效率。起码在整治内幕交易、回报投资者方面,市场已经取得了最大的共识。201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艰难之年,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希望之年,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孕育之年。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