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啤酒事件折射市场颠倒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6日 07:29  证券时报网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周文亮

  最近,重庆啤酒的一则揭盲公告,令股市、媒体乃至整个投资界炸开了锅。笔者与99%以上的基民或股民一样,无法深究重啤疫苗项目的科技含量,但机构重仓显然与他们一直宣称的投资逻辑背道而驰,或者说现在机构的动作与他们的理念是颠倒的。

  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2003年大举价值投资大旗以来,一直称投资最怕不确定性,而专家的优势就是在长期投资中寻找确定性机会,包括确定增长的经济体、确定景气的行业和确定成长的企业。就连王亚伟也公开对媒体说过,投哪些重组而生的公司,是有选择的,是相对获得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合理假设与预期。基金经理们在年报中均会讲到,不确定性是投资的最大敌人。

  遗憾的是,重啤疫苗项目本来是个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科技项目,其不确定性不言而喻。这样一个科技项目,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少的大科研机构、大科学家为之折腾了不少精力,却被国内的一些投资机构理解为越来越接近现实。或许,在医药科技界,可以这么用“越来越接近现实”的语言来描述,但恰恰是投资范畴的不确定性,因为没有见到应用出药、国家权威机构批准生产之前,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就算应用出药,患者接受程度如何,有否其它的替代药物,也是不确定性风险。

  换言之,机构如此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拿真金白银去陪重啤赌明天,难道是机构该干的吗?

  回避不确定性,是机构投资者常挂在嘴边的理念之一。追求成长性,乃机构理念之二。不妨从主板中小板上市的几家公司来看机构的发行询价。深圳燃气,一家公用事业型公司发行市盈率49倍;珠江啤酒,地区性啤酒公司发行市盈率44倍,四季度动态市盈率达59倍;海普瑞上市时发行市盈率高达73倍,而公司本身占据行业第一的份额。细看这些公司的质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公司本身质地不错,盈利稳定,但成长性明显一般。要么属公用事业,要么属传统蓝筹,要么高成长性已经闯过,可机构投资者偏偏因为成长的理由出了高价。

  当然,现在一些机构给出了市场情绪的理由。一直以来,包括投资大师,都承认市场情绪对股票价格有影响。但情绪肯定不能颠倒逻辑,否则,这个世界就没法玩下去了。如果有机构把逻辑混乱或错误都归于市场情绪,那机构的生存理由又在哪里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