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指铁公鸡再向新股发行 郭树清将烧几把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2日 00:03  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 ★特约记者 钱谊娟|北京、上海报道

  郭树清履新的第一次亮相颇具戏剧性。

  当日,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走上演讲台时意外摔倒,满座皆惊,作为主持人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赶忙上前搀扶。

  随后,郭树清解嘲:“看到老领导太高兴了。”

  小小的插曲竟然引得场内外一阵议论,更有好事者如是讲解:股市还要跌,社保还会继续救市。

  11月14日,郭树清到任证监会近半个月,当日沪深两市现普涨格局,沪指放量涨1.9%收复2500点。有股民戏言:看来郭主席的确是看了股民给他写的建议书了。而就在两天前的财新峰会上,面对媒体记者的围追堵截,郭树清向媒体坦言,公开信他都看过。

  两次公开亮相,低调、慎言,在外界看来,郭树清似乎还在寻找着自己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准确定位。不曾想到的是,这样一位学者型官员在上任不到10天便开始发力。

  11月9日,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对外界宣布,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上市公司股东的回报,并酝酿多项措施完善新股发行体制,同时还解答了股市扩容和资本市场上的诚信问题。

  在外界看来,新官郭主席的这“第一把火”烧得精准。因为中国证券市场20年来一直被认为是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在这个时刻出台让投资者赚钱之策,实在是切中要害。

  更有评论称:郭主席上任,牛市可期。

  拔毛“铁公鸡”

  在A股市场上,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比比皆是,虽然年年被媒体曝光,但无济于事。万得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0年底,国内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但由于普通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0%,其所分享的红利最高不过0.5万亿元。

  4万亿元真金白银只换来0.5万亿元的微薄分红,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轻回报的真实写照。

  “三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分红状况,特别是现金分红的稳定性、回报率都有较大改进,但分红情况仍然不尽理想,同成熟市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证监会的表态虽然诚恳,但对于那些经历过太多波折的中国股民来说还远远不够。

  “这个政策真能让上市公司分红?”得知证监会的表态后,手里股票多年不分红的股民小闫有些怀疑地问,不会又是光表态吧。

  财经评论员叶檀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证监会虽然现在有计划、有意愿的推出强制分红、股改等措施,但都还未推出明确的细则。“在没有严格规定的前提下,我们还不能太早下结论。”对于股市长远中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叶檀对此报以保留态度。但她也认为,若能真正实行推出,这仍将是个不错的预期。

  没想到的是,上市公司对监管层分红的监管政策反应神速。措施颁布之后,刚刚“过会”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招股书中表示,除了10%的年分红比例外,公司应在股东大会批准利润分配方案后及时向股东支付利润,倘若有延误,公司应就延误期间内未付金额向有关股东支付利息。

  而另一家公司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承诺的分红力度更是大度:在现金分红方面,公司承诺每年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25%,或者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75%。

  事实上,在措施出台之前,“过会”企业对于分红事宜即使在招股书中提及也大多是“上市后将鼓励分配政策”,如此细致的承诺极为罕见。

  长期以来,由于监管机构没有强制性措施,所以多数上市公司是否分红均通过董事会根据自身经营业绩投票来决定,然而,许多公司只顾圈钱,不顾股东利益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

  证监会也曾在2008年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并表示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促进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上市公司分红机制。

  国信证券分析师张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鼓励”分红到“必须在招股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可以看出监管层已经意识到了股市必须从“圈钱市”变为“投资市”的紧迫性。

  下一把火:新股发行?

  分红制度只是郭树清的“第一把火”,但在现实当中,如何平衡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既能让企业融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又能让投资者取得应有的投资收益,是郭树清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则是破解新股发行遇到的难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微博)认为,现行的市场化新股发行,是利用投资者的赌性进行的完全脱离二级市场的“赌博化发股”。正是这种“赌博化发股”导致了“三高”发行,并导致突击入股、PE腐败等行为的发生。

  由此他认为,对于这种“赌博化发股”必须予以纠正。

  尽管郭树清在两次直面公众的演讲中并未谈及资本市场,但现实中的他却更看重机制建设。今年4月份,时任建行董事长的郭树清谈及对资本市场的看法时表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及其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继续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商品期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领域应大有作为。”

  如今,听着证监会的最新思路,人们仍然愿意相信:对于新股发行体制的表态,就是郭树清在未来的监管思路。

  “现行发行体制基本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水平,由于我国新兴加转轨的特定发展阶段的市场特点,这一体制必然随着经济发展、法制完善、市场主体成熟而不断加以改进,证监会已经为此做了不少准备。”证监会相关人士称,目前正在酝酿如何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为中心,完善首发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办法,研究如何完善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进一步明确中介机构责任,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此外,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荣登全球IPO首位的融资额度也成为市场质疑的热点。市场普遍认为,今年以来股指下跌和股市过度扩容有直接关系。证监会表示,欧债危机恶化,国际市场动荡是股指动荡的原因之一。对于大型企业的发行上市,他们会提醒发行人和承销商要关注市场波动对发行和承销带来的风险。

  有评论认为,证监会在新任主席上任之初便安排解释各种热点问题,至少表明了新领导的态度是积极的。

  证监决策将“更有理”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说,郭树清的政策在思路上抓住了重点。

  “单看郭树清能在投资者对市场极度缺乏信心的时刻出来表态,就可以看出其对于公众的反应还是很重视的,而这一点对于股民而言就已经算是一大进步,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相关政策落实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坦言,证监会相比其他监管机构所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希望郭树清能够以其专业精神来对待资本市场,更希望他能够像推动建行上市那样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

  有评论认为,事实上,郭树清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曾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不同的是,当时的郭树清是市场的参与者。“如今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他之前对于中国经济的各种看法或许会支撑其今后在作决策时的理论基础。”上述分析师认为。

  郭树清曾在他的论文《关于中国经济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中国逐渐引进借鉴宏观经济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争论的是基本概念和原理。至于应用于中国经济分析,困难就更多了,最大的问题是,研究的对象本身并不是一个市场经济体系。”

  他分析说:“这带来双重危险,要么不注意这种差别,这往往会导致生搬硬套;要么过分强调中国的特殊性,最后就可能走向任意解释和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学家和外国同行们事实上很难全面沟通。当然更重要的是,以不完整的理论为基础的经济政策势必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郭树清可称为是一个宏观型研究者,众人也期待郭的到来能给这个市场打上一针“强心剂”。

  但新华社评论表示,股民切勿寄望于郭树清的到来能够救市。财经评论员、华夏时报(微博)总编水皮(微博)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认为,市场需要新思维,投资者不能盲目对新主席抱有幻想。但他也表示,众人也不希望新主席无为而治。

  水皮说,一切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郭树清需要适应,市场也需要适应,没必要对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就此无为而治。”

  郭氏语录

  ● “巨额社会资金的闲置和浪费,不仅延缓了产业结构调整,阻碍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而且从整体上加大了金融风险。”

  ● “发达的债券市场可以与股票市场形成互相制约,并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的合理化提供基础,同时减轻银行贷款的压力,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透明度。”

  ● “监管很重要,但仅仅强调监管是不够的,好的金融体系不是监管出来的,机构内部的机制、市场结构体系才是最重要的。”

  ● “国有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有沉重的思想观念包袱和资产负债包袱,有极其复杂混乱的内部外部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行政官僚制度惯性,这些问题不进行股改和上市是很难解决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