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再论401K计划与牛市的关系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指创下了2245点峰值,十年后的2011年10月24日上证综指却也仅有2307点,换言之十年间A股指数几乎是零增长,这与十年间楼市的凌厉涨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值得注意的是,楼市版的“401K计划”恰好是在2002年铺开的,国内的住房公积金计划其实就是楼市版的“401K计划”。从本质上而言,住房公积金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福利,它以单位和个人缴纳金额的方式,保障更多人可以买得起房。1991年,上海市借鉴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在全国率先试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并很快在全国推开。1994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3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而楼市的牛市几乎与之同步。

  为何住房公积金制度类似楼市版的“401K计划”?看一下美国的“401K计划”就知道了。该计划是一种缴费确定型计划,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只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雇员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取决于缴费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状况。这是不是和国内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方式雷同?只不过美版“401K计划”投资方向限定于股票、基金、年金保险、债券、专项定期存款等金融产品,雇员可以自主选择养老金的投资方式,其投资风险由雇员承担。通常,美国大公司的雇员更愿意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

  美国的“401K计划”肇始于1978年《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的规定,全面推行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股牛市也几乎与“401K计划”的实施同步。仔细研究国内住房公积金制度和美国“401K计划”对于楼市和股市的支撑作用,其实就是分别给楼市和股市带来了基础性的刚性需求。

  楼市刚性需求很容易理解,个人和单位强制性缴付的住房公积金最终只有通过买房实现消费,否则属于自己的资金就暂时借用给别人消费了,因此一旦条件成熟每个人势必都有激活自己买房消费的刚性需求。而美国“401K计划”资金很多都投向了缴费单位和个人所在的上市公司股票,这其实就形成了长期细水长流的股票购买刚性需求,试想那些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员工的巨无霸公司,这将是一笔何其庞大的刚性需求,同时这些刚性需求最终又将转变为员工补充养老金,因此这些员工股东势必又会关注公司股票市值的长期增长,这对于完善A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将是治本之策。

  根据抚养比率测算,2025年中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A股作为养老金蓄水池的投资作用一定会逐步超越作为融资市场的作用,因此A股市场必须在未来十年走牛,而“401K计划”既是牛市的推手,也是让多数人分享牛市的有效手段之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