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定向增发变成第一杀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30日 23:38  汉网-长江日报

  财经评论人士  皮海洲

  在上市公司三大股权再融资方式中,定向增发是不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的。一直以来,定向增发扮演的都是A股市场“隐形杀手”的角色。如今这个“隐形杀手”已成长为了“第一杀手”。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22日,今年共有112家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达到2992亿元,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同期首次公开发行(IPO)的融资额度。

  定向增发何以成为A股融资的“第一杀手”?这显然与定向增发的诸多特性有关。

  一是定向增发不受业绩限制,上市公司不论盈利还是亏损,都可以定向增发,这一点是IPO与公开增发、配股所不能比拟的。二是定向增发不受利润分配的限制,哪怕是从不分红的公司,一样可以定向增发。这一条很好地体现了A股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属性。此外,定向增发审批程序简单,融资便捷。正因如此,上市公司都热衷于定向增发。

  当然,定向增发能成为“第一杀手”,也与其善于忽悠有关。由于定向增发没有直接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此举通常被市场误认为是没有直接从市场抽资,没有增加市场的融资压力,以至定向增发常常被市场当成利好来追捧。事实并非如此,定向增发的最终买单者还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定向增发无非只是将投资者买单的时间推迟一年而已,定向增发最终还是从二级市场抽走资金。

  定向增发作为“第一杀手”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比如,有损“三公”原则,损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利益。通常说来,行情火爆的时候,上市公司更愿意选择公开增发,以较高的价格向公众投资者发行;而在行情相对低迷的时候,则选择定向增发,以较低的价格向特定对象发行。

  由于定向增发的价格相对较低,在股价继续走低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还会调低增发价格,甚至放弃发行,所以特定对象参与定向增发的风险是很低的。股市因此诞生了专门从事定向增发的“增发大王”,他们成了股市里的“食利阶层”,专门蚕食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定向增发之后往往伴随着内幕交易或利益输送。由于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通常都不是一般人,所以在定向增发之后,上市公司往往都会铭记这些特定对象的“恩情”,并择机“感恩”。比如,在这些定向增发股份将要上市流通的时候,上市公司往往利好频传,以推高股价,为特定对象套现创造条件,比如备受市场争议的TCL,就难逃向参与定向增发者进行利益输送的嫌疑。

  正是基于定向增发已成为A股融资“第一杀手”,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因此,规范定向增发势在必行。笔者建议,除了控股股东或大股东的资产注入可选择定向增发之外,上市公司的财务融资只能通过公开增发或配股的方式进行,使A股融资的“第一杀手”失去杀伤力,使股市再融资逐步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