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锦秋:新股不宜停发但更不能滥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7日 01:10  第一财经日报

  8月16日证券时报发表《新股停发不足取 要相信尚福林更要相信市场》的评论员文章,认为新股不宜停发,笔者对此比较认同;不过,该文指出发行市场有诸多进步,笔者则并不认同。笔者认为,涉及新股发行体制的最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靠停发新股拯救股市虽不妥,但如果通过滥发新股来打压新股泡沫更不对。

  投资者一方面高喊新股发行不受欢迎,另一方面又忙不迭掏出真金白银去捧场,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明这个市场已经形成“逼良为娼”机制。人人知道包装后的新股并不物有所值,但架不住“市场”就“认”新股,炒新就是获利机会多,只能随大流。

  为什么会炒新,看看比亚迪冠昊生物等新股,上市后即遭爆炒、股价疯狂上涨,上涨效应带动新股板块甚至整个市场走出反弹行情。而为了抑制股市下跌颓势,市场上下对炒新投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极少进行及时的点对点精确打击,反指望以此吸引人气,这使得“炒新”成为市场永远的兴奋点和一个无法根治的毒瘤。

  一些股民反对发行新股,并非毫无理由,如果通过容忍炒新投机,形成新股持续受追捧机制,并由此形成发起人股东造富流水线,这是多数朴实股民心里所抵触和反对的,笔者同样如此。大量平庸企业经过包装后花枝招展,群起上市,虽可控制新股泡沫不至于太过放肆,但是,其产生的财富转移效应仍是非常严重的。

  2010年年底,沪深两市共206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6.54万亿元,流通市值19.31万亿元;到2011年8月15日,两市有226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5.95万亿元,流通市值19.61万亿元。也就是说,经过大半年,上市公司增加近200家,可总市值反而减少6000亿元,总体而言,市场等于是在挖东墙补西墙迎接新股上市。虽说这期间两市流通市值增加了3000亿元,但这既包括大小非或大小限解禁因素(前7月解禁市值超过1万亿元),也包括大批新股筹码上市流通因素,刨掉这些因素,老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流通市值亏损巨大。

  从宏观上看,上市一家新股形成一定市值,市场上存量上市公司就要减少相应市值。大盘蓝筹股估值水平越来越低,原来市盈率20倍属正常水平,而后10倍,现在七八倍,估值水平似乎堕入了无底洞。但反观新股发行市盈率,仍维持在40倍左右,而且其中还可能存在业绩包装等因素,不少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仍在70%以上。新股上市不仅是在抢老投资者的钱,而且是在高价抢钱。

  新股不断上市,老股不断失血,股市持续下跌。笔者以为,解决之道不是单靠发行新股镇压新股泡沫,还应辅之以其他配套治理措施。

  一要防止新股过度包装。发审部门应承担强制拟上市企业披露真相的义务,要防止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不到位,尤其要防止风险揭示不到位。成熟市场不管是注册制还是核准制,其成功具有一定共性,包括严格的强制性信息披露。由于强制性信息披露,拟上市公司的虚假包装大幅减少,风险披露基本到位,有利于投资者认识公司真正价值,避免对隐藏在神秘面纱后的新股盲目崇拜。投资者如能随行就市(跟随老股估值水平)买到货真价实新股,其发行节奏并不需人为控制。

  二是要严厉打击市场“炒新”投机。炒新投机是市场最大祸源,它扭曲了市场正常估值体系,扭曲了投资者价值投资理念。炒新使得新股永远像坐在弹簧上,随时都有大幅上涨的明星新股出现。唯有针对这些新股投机操纵“出头鸟”予以严厉打击,才能刹住炒新歪风。

  三是要加强及时监管。证券时报提出“要相信尚福林、相信市场”,笔者认为,任何人包括领导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如果领导者通过组织协调,形成一个健康的市场机制,机制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健康机制的形成最离不开的就是监管,只有加强市场监管,及时处理市场热点问题,防止不作为或懒政行为,如此才能尽快推动股市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熊锦秋,河北秦皇岛市)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