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瑕疵研报频发凸显从严监管必要性

  ⊙记者 徐锐 ○编辑 裘海亮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此前的中国宝安宁波联合深国商再到近期的涪陵榨菜东阿阿胶攀钢钒钛,今年以来屡屡发生的“研报门”事件,将相关券商研究机构一再推向风口浪尖。本应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的投资研究机构,如今则由于一份份“瑕疵研报”,成为外界热议焦点。

  本月9日,银河证券发布了一则有关攀钢钒钛的研究报告,其通过与其他三大矿业巨头“股价/每股资源价值”比较后,对攀钢钒钛开出了高达188元/股的目标价,高出当前股价十余倍。在此消息刺激之下,攀钢钒钛在7月15日下午突然被巨量买单拉至涨停。而该份研报旋即将攀钢钒钛置于被动态势,为进一步核实研报相关事项,公司股票已于18日起停牌。

  事实上,就在攀钢钒钛15日股价异动当天,银河证券便通过其官网发布声明称上述研报中出现数据计算错误,将一个原本该放到分母上的百分比放到了分子上,导致结果相差巨大。不过,记者对比更正前后两研报内容发现,银河证券对攀钢钒钛所计算出的每股资源价值并未改变,仍高达277.8元,只是将参照标的——三大矿业巨头的“股价/每股资源价值”比率进行下调,相关措辞也偏向谨慎,称“攀钢(钒钛)理论上可以达到56.12元”。银河证券同时强调,对研报内容的更正不影响推荐攀钢钒钛的最终结论。即便如此,该研报在目标价计算上所犯的低级错误难免令外界对其研报发布的严谨性产生质疑。

  而翻查今年以来的多份“争议研报”后不难发现,相关研究机构在调研分析过程中大多是“纸上谈兵”,未对调研标的进行实质性调研和沟通,便作出武断结论,个别研报因此遭到了相关上市公司的严词否认。

  有分析人士对此指出,作为卖方机构,券商向客户、投资者推荐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无可厚非,但这应建立在客观、公平、谨慎的基础上,无论是在调研过程还是后期研报制作过程,都要体现出对买方的负责。而今年来发生的诸多“研报门”,将研究机构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暴露,凸显出加强监管的必要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