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中铭:三方面原因剖析雷人研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03:05  京华时报

  券商研报“雷人”的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

  其一,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券商发布的各类研报就多达56万份,按照一天读10份计算,这些研报150年都读不完。使用“雷人”的手法,才能让研报“脱颖而出”,吸引眼球。

  其二,券商研报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利益链条。比如:为了获得更多基金的分仓收入,为基金重仓股摇旗呐喊;借发布研报之机,券商自营盘从中大肆牟利;利用研报鼓吹以取悦上市公司等等。

  其三,“雷人”研报还是某些券商研究人员个人博“出位”的手法。一些明星之所以能变成明星,一些网络红人之所以成为红人,自我炒作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同理,券商研究人员欲吸引市场关注,自我炒作亦是最佳的途径。

  透过“雷人”研报,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机构投资者的纷纷崛起以及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券商曾经呼风唤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但其研究部门却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尽管如此,A股市场还没有出现真正在行业中具备话语权的分析师。

  在美国华尔街,某个行业的顶尖分析师一般被称为“斧头”,成为“斧头”意味着市场中的话语权与源源不断的利益。在国内市场中,虽然近几年也兴起了行业“金牌分析师”的排名,但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之后归于沉寂的居多。从A股市场的发展计,从争夺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计,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斧头”。但券商研究人员在行业中的地位要靠实力与不断的努力,“雷人”研报只能够在一时赚点眼球而已,玩得不好,反倒会留下骂名。□曹中铭(微博 专栏)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