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研报的异化现象:冲动力源于背后的利益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7日 01:54  证券日报

  ■ 俞 悦

  异化本是哲学术语,指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东西。通俗的说,就是先循着某个“原理”走,慢慢的偏离方向,兜一个圈子,将“原理”变异、歪曲,甚至走向“原理”的反面。

  而今,一些券商研报就出现了这一异化的现象。今年以来,从券商研报娱乐化的标题,如“非加息勿扰 ”、“让通胀飞一会儿” 等等,到屡屡爆出的行业研究员抄袭事件,再到最近的中国宝安的“石墨门”,将券商研报及研究员推上了风口浪尖。

  券商研究报告作为专业人士作出的分析判断,理应具有可靠性、公正性、专业性、前瞻性,普通投资者也将其作为投资的“风向标”,但目前部分券商研究报告确实大失水准,甚至有的明显是机构与机构或上市公司相勾结,引诱中小投资者上当的圈套。

  券商研报的异化现象背后有其深层的原因。异化原因之一,研究员急功近利,闭门造车。一份研究报告的出炉,要经过研究员搜集资料写报告,去公司调研,报告提交给研究主管和风控部门审核,之后到各基金公司路演。研究员若写出有分量的分析报告,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有点名气的研究员将更多时间用来开会、讲座,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实地调研。这样写出的研报自然大打折扣。

  一些年轻的研究员为走捷径,要么照搬拼凑同行研究员的报告,要么直接引用网上搜到的数据和结论,闭门造车杜撰报告。媒体屡屡爆出的几起研究员抄袭行为只是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而为获得市场名声,吸引机构的关注,个别研究员甚至捕风作影、夸大其词。

  异化原因之二,研究员在行业之间跳槽频频上演。笔者认识的一位从事银行业多年的研究员,就调到热门的消费行业。问其跳槽改行的原因,他叹息:“银行业就大家熟悉的那点东西,再加上银行股估值虽低但股价就是趴着不动。券商晨会关注的是市场热门话题,银行业的报告往往靠边站,没有发言权。”试想,一个研究员从熟悉的行业到不熟悉的行业,在急于出成果的压力下,其研报的水平可想而知。

  异化原因之三,券商研报异化背后的冲动力源于背后的利益链条。在分仓佣金收入的激励下,券商与基金公司之间各取所需,券商卖力推销基金公司新发基金,适当推荐基金公司持有的重仓股,券商则从基金公司中获取分仓收入。在部分券商的内部激励机制上,常以分仓派点来评定分析师的工作成绩。

  上市公司也是利益链上的重要一环,券商研究员同样不敢得罪他们。公司若有融资行为或者发行债券等相关工作,自然会选择关系密切的券商。

  个别券商借发布研究报告在自营盘上牟利的行为更为恶劣。分析人士指出,作为集投顾与投资业务于一身的券商,其研究部门与自营部门之间的合谋操纵行为,亟待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近段时间以来,“石墨烯”事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券商研究报告的簇拥下,以中国宝安为首的石墨烯概念股疯狂上涨,而几家相关公司却纷纷澄清称“没有石墨矿”,让跟风炒作的投资者损失惨重。此事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证监会表示对有关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的核查工作正在进行。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