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证券 > 证券市场二十周年:向上生长 > 正文
300元:2007年10月11日11点20分,中国船舶迎来“巅峰时刻”。
中国船舶股票也赢得“硬通货”的美誉。300元的高价,也犹如A股市场中的珠穆朗玛峰顶,至今尚无人逾越。
抛却股价而言,其借道沪东重机实现整体上市,“好上加好”的重组模式已经成为央企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的典型案例。
股市几经沉浮,“寻找超过中国船舶的股票”的声音再次响起,但中国船舶依然是投资者追随的传奇。
⊙记者 阮晓琴 ○编辑 李小兵 于勇
资产重组与再融资同步
“产业周期与资本市场周期双周期共同作用下,铸就了中国船舶不可撼动的2007年辉煌地位。” 当年亲身参与中国船舶重组的中信证券保荐人余晖,面对记者回想起中国船舶对央企整体上市的探索,充满自豪。
不过,中国船舶差一点儿与国内A股市场的投资者擦肩而过。
中国船舶总会计师沈樑参与了当年重组的全过程。
2006年,中国船舶集团筹划民品资产整体上市。当时,国内A股市场经历了2002年以来的长期熊市,央企纷纷选择海外上市。作为一家明确提出要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我国成为第一造船大国这一战略目标的大央企,中国船舶集团也决定整体海外上市。
“但是,国内证券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么好的公司如果只在海外上市,有些可惜。” 沈樑说,他们最后拿到的批复是三句话:整体上市,分步实施,先国内后境外。
当初谁也没料到,这三句话日后会成就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段传奇,这段传奇充满挑战和蜕变的辉煌。
他们首先面对的挑战是选择方案。“一开始中国船舶集团整体上市的方案有六个,包括A+H、IPO、借壳、反向整合等。” 中信证券余晖说,那时A+H方案比较受央企欢迎,许多人认为,作为一个集团采用A+H的方式,符合大央企的整体形象,加上船舶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中国船舶能够海外上市,有助于提升集团在海外的形象,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中国船舶2007年9月25日对外公布了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结果。
中国船舶公告称,本次增发共发行4亿股,发行价格为30元/股,共募集现金30亿元(包括发行费用),其他增发股以资产认购。除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认购26472.569万股外,宝钢集团等其他八家央企认购其余部分。锁定期均为36个月。
中船集团持有的用以认购本次新股的资产包括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66.66%的股权、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及广州中船远航文冲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54%的股权等。
募集现金将投资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及造船扩建项目、上海沪临金属加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等。
以其24日收盘价249.70元/股作为参照,中国船舶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还不及收盘价的八分之一,这意味着上述8家机构在完成相关股权过户手续后,其持股市值将瞬时增加8倍。
“这是一个最意想不到的选择。” 余晖说,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刚开始试行非公开发行,有很多问题都还在探索之中。
“我们认为这个方案最大特点是资产重组与再融资同步进行。”中国船舶总会计师沈樑回忆说。实际上,中国船舶之后,很少有企业通过一步实现资产重组与再融资。
诞生首只300元股
不料,市场质疑声随之而来,有人提出:随着资产的注入,企业赢利能力必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同步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获得与大股东一样的增发价,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
这让中国船舶再度面临挑战。后来,中国船舶定向增发机构全部是国有企业,而且是央企。央企之间交易,国有资产流失一说难以成立。
可是新的挑战又接踵而来——资产如何评估?余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对当初的决策勇气感慨万分:“由于收购资产盈利能力很强,当时大家都觉得用成本法评估低估了。”而这意味着中国船舶将是第一个采用收益法评估资产的上市公司。
“船舶制造当时正处景气周期,采用收益法评估,使公司评估资产为账面净资产的三倍,增值两倍。”余晖透露:“收益法评估方案上报后,国资委在核准过程中反馈了许多问题,以最终确认估值的合理性。”
事后证明,此举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为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和股价支撑提供了保证。
2007年10月30日,中国船舶2007年第三季度报告将注入的资产进行整合并予以公布。以当年三季度报告作为分水岭,对财务指标进行对比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船舶每股收益达到2.9122元,比上半年提高了将近8倍;净资产收益率为22.56%,比上半年提高了3倍;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达到4.77元,而第二季度是1.05元,一季度只有0.22元。综合来看,2007年1-9月,中国船舶每股收益4.410元,每股净资产为12.90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4.89%。
好消息还有:2008年1月,中国船舶披露2007年全年业绩预计同比增长950%-1050%。投资者按照上年同期净利润2.67亿元掐指一算,中国船舶2007年的净利润有望达到28亿元以上。公司重组完成后的首份年报——2007年年报披露,当年最终实现每股收益5.53元,按此计算,300元股价对应的市盈率为54.25倍,而境外其他同类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在10-20倍左右。
尽管遭受了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中国船舶经营业绩依然不俗。2008年度,公司实现每股收益6.28元;2009年度实现每股收益3.77元。今年1至9月,实现每股收益3.05元。中国船舶这艘行业旗舰又一次赢得挑战。
里程碑
现在回顾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证券市场“天使”和“魔鬼”的两面性得以充分体现。2008年“9·15”金融危机爆发,船舶市场也急转直下,其代表性的航运指数BDI指数从1万多点急跌至700点以下。股价随之一路下探。
中国船舶资产重组案例,被证明实现了多方共赢:中国船舶通过重组完善了产业链、实现了规模、产品结构、市场地位等方面的跨越,抓住了发展机遇;参与增发的机构和二级市场投资者获均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2010年9月27日,4亿股定向增发股进入解禁期,中国船舶股价不跌反涨,至2010年11月2日,公司股价从9月27日收盘57.81元上涨到70.19元。
抛却股价而言,中国船舶借道沪东重机实现整体上市,经过几年资本市场的沉淀,已经成为央企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的典型案例。不仅对诸多企业借壳整体上市具有借鉴意义,而且由于其“好上加好”的重组模式,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史上都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中国船舶是一个高度,但肯定不是永远的高度!寻找超过中国船舶的股票!”这是2009年8月8日某股市论坛上的一个帖子。或许,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中国船舶仍然是投资者追随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