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日报:风雨彩虹二十年 资本市场担重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9日 08:39  经济日报

  以20年前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计,资本市场已进入弱冠之年。20年的时间,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取得了规模的扩张,也实现了质量和结构的提升。

  20年间,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已然确立在新兴市场上的龙头地位。

  20年的风雨彩虹,让资本市场朝气勃发地站在我们面前,虽然还未完全成熟,但已长大成人,已能承担起推动和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任。

  今天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成长的强大发动机。

  26万亿元市值———

  全球第三的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截至今年11月底

  □ 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26.43万亿元,相当于2005年的8.2倍,市值排名上升到全球第三,基本和我国经济的全球位次相匹配。

  □ 期货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商品期货市场。1至11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期货合约29.19亿手,同比增长逾五成。

  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成就斐然,从无到有的资本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若干重大项目通过资本市场筹资,得以顺利实施完成;大批国有企业跨入资本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迅速与国际接轨;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兼并重组,高效率地配置社会资源;普通民众通过参与资本市场交易,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资本市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据统计,20年来,通过股票市场募集的资金达35711.75 亿元。其中,首发募集资金18338.65亿元;配股募集资金4226.8亿元;增发募集资金13146.3亿元,其中4986.11亿元为非现金认购股份;通过认股权证募集总额355.92亿元。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不但表现在资本筹集,还表现在推动公司治理提升、提供风险释放通道、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等方方面面。可以说,资本市场方面不仅推动着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大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经济发展需要财富的积聚和优化配置,社会的进步需要财富的大幅度增加为前提。1990年,我国社会的金融资产只有3.8万亿元,证券化金融资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2010年全社会金融资产超过了10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证券化金融资产(股票+债券)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迅速增长既是中国社会富裕的标志,又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源源不断的巨大资本资源,而且还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

  资本市场使单个股东或由少数几个股东组成的企业成为社会公众公司,这实质上是企业制度的结构性变革,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制度革命。资本市场使中国的企业不仅有了股东意识和公司治理的概念,而且有了对收益与风险匹配原则的深切理解。资本市场在使中国企业华丽转身进而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中国企业的市场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无论按市值还是按销售额、利润,现如今全球10强企业之中都会有我国企业的座位。

  资本市场在推动传统金融体系向现代金融体系演变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现代社会,金融体系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不仅仅是媒介资金供求关系的机制,而且还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以资本市场为核心构建的现代金融体系,具有资源配置(特别是存量资源调整)、分散风险和财富成长与分享三大功能。

  在加入WTO前,人们最担心的是商业银行呆坏账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重要商业银行次第上市,募集了大量资本金,补充了准备金,传统商业银行由于借助了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得到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中国金融尤其是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经受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并能助中国经济率先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复苏、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所引发的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密不可分。

  虽然我们还不能说今天的中国金融体系已经现代化了,但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由于金融产品特别是证券化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我们离传统金融体系的确已渐行渐远。

  如今,资本市场正在帮助我国经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绩优、蓝筹、新经济、新能源、新兴产业股票的高股价,使资金人才等尽可能地流向社会最需要的产业与企业,这种作用将明显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有发展有希望的新兴产业总是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获得社会资金,并能吸引优秀人才,最后实现企业与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6家上市公司———

  为国民经济骨干企业提供资本市场平台

  截至今年11月底

  □ 上市公司家数2026家,总市值26.43万亿元,流通市值19.01万亿元,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达到71.9%。

  □ 20年来,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8家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从1990年不足10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逾12万亿元;净利润在老8股时期不到4000万元,2009年底已超万亿元。

  为优质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金支撑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随着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逐渐发挥,资本市场正在加速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外,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舞台上不断上演,资本市场为投融资双方自主交易提供了高效平台,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总规模达83.2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3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6%。2009年,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到目前为止,我国各行业的骨干企业基本都已上市,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相继有15家商业银行、12家证券公司、3家保险公司通过境内市场改制上市,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也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我国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全部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主要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金融业整体运行质量显著改善,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企业的兼并重组40%以上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2006年至2009年,共有14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产业整合重组,交易金额累计达到8866亿元,是前4年的40倍。其中,完成并购重组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总收入和净利润比并购重组前分别增长3倍、2倍和1倍。通过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

  去年10月份,在多数境外市场功能受挫的情况下,创业板市场顺利推出,截至今年11月底,创业板已经受理384家企业发行申请,共有141家企业发行上市,已经上市企业共筹集资金1050.03亿元,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9家,占比为91.49%。许多优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实现了产融结合,迅速走上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创业板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促进产融结合等方面的功能初步显现。

  除了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国有企业大量上市促进了国有企业体制的变革。2003年,国资委选定宝钢为央企董事会建设试点企业。经过7年努力,到今年6月,国资委已宣布新增8家企业推行董事会建设,而至9月中旬,这一数字已更新为32家。证券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就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而言,证券市场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功不可没。

  证券市场的快速壮大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实现股权多元化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在沪深两市中,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在资产、市值和净利润等方面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和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公司外,国有大型企业都要逐步改制成为多元股东的公司。大力推进改制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更是极大推动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目前,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已近300家,且大盘股居多,许多位列沪深300指数中。不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涌现出诸多行业排头兵。上市公司在所属企业集团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往往是主要的利润贡献者。

  在证券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日益规范,进而促进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总体上获得很大改善。国有企业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激励制度,使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市场价值紧密相连。实施股权激励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借助证券市场对企业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规定下,便于公开、公平,操作规范。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资本市场的不移目标,也是市场创新的主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是近年来最大的创新,它的目的就是助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推动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4年,由于推出创业板存在很多障碍,管理层决定在深交所推出中小板,一是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作为创业板试验田积累经验。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鸣锣开板,首批在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8家公司。当时虽处熊市,但依然走出了苏宁电器这种大牛股。目前,在中小板挂牌上市的企业达500余家,直接融资和再融资额达数千亿元。

  2009年10月23日,又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时刻,酝酿了十年的创业板终于开板。创业板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强大的资本支持,也使他们具备了更丰富的竞争力。截至目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达140余家,首发直接融资近千亿元。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再加上三板“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和产权交易所,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轮廓逐渐清晰。

  479件有效法律文件———

  以“两法”为基石,向“三公”不断靠近

  □ 1993年 《公司法》出台,股份公司的设立、合并、分立和发行股票的条件等内容被写入了法律,股票的法律概念被正式明确。

  □ 1998年 《证券法》表决通过,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缺少法律、无法可依的历史,明确了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 2005年 这两部法律经全面修订后,以全新的面目走向前台,资本市场的法律基石从此更加稳固。

  法治是资本市场有序运行的基础和稳步发展的保障。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推动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尤为重要。

  1993年的《公司法》和1998年的《证券法》是规范资本市场的两部重要法律,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发展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许多新情况,这两部法律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亟需修改。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简称“两法”),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与“两法”的修订相适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各部委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出台《刑法修正案(六)》,修订了《企业破产法》。中国证监会陆续颁布了《冻结、查封实施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与“两法”配套的规章体系。

  《证券法》(修订)第1条规定:“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这一条文宣告了法规的核心目标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任务是“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证券法》(修订)第3条规定:“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解释了如何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

  《证券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按国际惯例、由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组织而非由政府某个部门组织起草的经济法。《证券法》原名《证券交易法》,起草工作始于1992年。

  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了证券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草案经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通过。

  《证券法》将以信息披露制度为基础的公开、公平、公正三原则渗透到证券发行、上市、交易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具体而明确地规定了发行人、控股股东、保荐机构及监管机构的信息公开义务,并要求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今年1至10月,证监会共受理内幕交易线索114件,立案调查内幕交易案件42起,因内幕交易对16名个人、2家机构做出行政处罚,将15起涉嫌内幕交易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是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活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关键。

  2004年开始实行的上市公司辖区监管责任制是上市公司监管体制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提出“属地监管、权责明确、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的要求,有效地发挥了派出机构的一线监管优势,提升了监管深度和力度。

  1999年后,上市公司监管从以行政审批为主逐步向以信息披露为主过渡,中国证监会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实践,根据新的《公司法》、《证券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的更高要求,制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和监管流程,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及监管的有效性。

  为完善公司治理规则,中国证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包括《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等,并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基本确立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和原则。

  为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中国证监会协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清欠”攻坚战,并推动《刑法》中增加了“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罪”,加大了对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产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上市公司“清欠”旨在解决业已存在的严重影响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截至2006年底,已有399家公司完成“清欠”或进入“清欠”程序,涉及资金390亿元,涉及资金占用问题的上市公司数和占用资金额同比分别下降93%和84%,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基本解决。

  为了推动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建立,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1月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为目的,规定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为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并从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角度对股权激励机制予以规范,对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通过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启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认购资产的试点,推动了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和鼓励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优质资产、优势项目向上市公司集中,使市场化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企业整体上市显著增加。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重组和产业整合的主要场所。

  106家券商、62家基金公司———

  行业自身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截至今年10月底

  □ 证券公司106家,总资产2.24万亿元,净资本4199亿元,分别约为2005年的7倍和12倍。通过过去几年的治理和规范,整个证券行业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

  □ 基金公司62家,基金总份额2.33万亿份,基金净值2.51万亿元,分别约为2005年的5倍和5.3倍。随着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壮大,改善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推动了各类理财产品和理财市场的发展。

  截至今年11月底

  □ 投资者有效账户数1.3亿多户,其中机构开户数约60万户,个人开户数约1.3亿户。

  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是证券行业近年来改革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证券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机构投资者力量迅速壮大,改善了资本市场长期以来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格局。资本市场主流的投资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投机和坐庄盛行转向重视公司基本面分析和长期投资。

  在金融领域,券商的出现是重要的金融机构创新,极大丰富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内容。券商不但为筹资者提供承销服务,推动市场合理定价,而且为投资者担当证券交易的中介,搭建交易桥梁,同时,券商还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证券市场投资,培育和活跃了资本市场。

  1987年9月,首家券商————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正式成立,时至今日,全行业已有106家证券公司。

  1992年10月,以工行、建行、农行为背景的华夏、国泰、南方三家券商相继诞生,注册资本均达10亿元,分设在京、沪、深呈鼎足之势。

  1994年,宏源证券正式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券商。

  1995年,中金公司正式成立。

  1996年,申银证券公司和万国证券公司合并成立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达13.2亿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券商。

  1998年,国泰证券与君安证券合并,并在合并后17亿元资本金的基础上增资扩股至37.3亿元。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的实施,直接促成了中国券商的发展进入大规模重组规范发展时期,全行业掀起增资扩股的热潮,分业经营规定催生了一批大型券商,四大国有银行与人保下属的原华融、长城等五大信托投资公司所属的证券职能部门合并重组为一家新证券公司————银河证券。

  目前,我国已经有106家券商,15家上市券商。截至2010年10月底,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达到2.2万亿元,净资产5460亿元,净资本达到4199亿元。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一些实力雄厚的券商开始迈向国际化,中信证券牵手里昂,中金公司开始拓展海外分公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设立香港分公司。一些先行的券商集团化经营雏形初现,证券公司控股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国开证券的成立,更是券商行业混业经营的开端。

  1992年11月11日,“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被市场看作是投资基金起步的标志。1997年,国务院证券委正式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宣告了老基金的结束,公募基金的开始。1998年,南方和国泰基金率先成立,并迅速发行了开元和金泰首批两只基金。华夏、华安、博时、鹏华、长盛、嘉实、大成、富国等公司也陆续成立,这批公司后来被市场称之为“老十家”。

  随着首批新基金的发行,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理念正式被引入A股市场。

  1998年,中国证监会开始推动基金业的发展。但是,在基金业发展初期,由于起步晚,各方面运作尚不成熟,市场的投机气氛浓厚,基金行业曾发生过一些违规行为,使行业发展遭受重大挫折。从2000年起,中国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并将其作为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重要举措。

  2001年,华安基金发行了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随即开放式基金以其申赎便利、每日公布净值等特点迅速成为市场新发基金的主流形式。

  2002年,中国证监会主导的基金审核制度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启动,监管部门简化审批程序,引入专家评审制度,使基金产品的审批过程渐趋制度化、透明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同一年,证监会颁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其后,QFII公布的上市公司调研名单充分显露其价值投资取向,这对当时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2002年初到2005年底,在市场整体下跌的环境下,市场化改革极大地释放了行业的潜能,基金资产规模从800亿元增长到5000多亿元,基金持股市值占流通股的比重从5%增长到近20%。2006年,全年新募集基金4028亿元,接近以往8年新募基金规模总和,2007年基金资产规模总和达3.1万亿。同时,行业运作的规范化、透明化程度得到加强,社会公信力初步建立。改革所引入的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了基金管理公司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2002年以来,中国基金业推出了成熟市场绝大多数主流基金产品,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

  随着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和基金产品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了投资基金的大军中来,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基金有效账户数已达到8000多万户。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保险、社保基金以及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逐步进入资本市场,初步改善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及各类机构投资者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展望下一个10年———

  期待资本市场三十而立

  □ 2010年3月31日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正式开展交易。融资融券有明显的活跃交易作用,以及完善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结束了中国股市不能做空的历史。

  □ 2010年4月16日 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股指期货的出现为A股市场带来的做空的机制,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即防范系统性风险。

  站在2010年资本市场建立20周年这个时点上,回头看,资本市场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深入开展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扩大了机构投资者队伍,完善了市场法制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了长期影响市场发展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深化了股票发行体制改革,推出了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有效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20年的发展,资本市场丰富了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社会投资、股权文化、公平正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观念得到广泛传播和普及,资本市场正在日益深刻地引导和影响着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20年的发展,资本市场规模显著扩大,层次结构日趋完善,市场透明度明显提高,整体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在更高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服务。

  到2020年,资本市场三十而立的时候,我们期待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将更加完善,机制健全、透明高效、运行安全的市场体系将基本建成,资本市场成为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

  我们期待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为拓展,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广阔的平台。

  我们期待多层次市场体系得以建立,交易机制比较完善,形成交易所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有机联系、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

  我们期待资本市场成为效率较高、流动性较强和具有一定深度的市场。

  我们期待资本市场将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相适应,成为开放的市场,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期待资本市场将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我们期待资本市场将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市场向成熟市场的过渡,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