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十年回忆之施光耀:从资本贫国到资本大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 08:50  新浪财经

  1990年到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第二十个年头。如今它正如一个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偶尔会犯些小错误,从中吸取教训,然后更加健康和壮大。

  他还是一个非正常成长的年轻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太多的希望和呵护,被寄予了太厚重的责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些长辈,目睹了他们的出生和成长、时时给予鞭策和激励、处处送出关怀和温情。

  在二十年之际,他们对这个青年人有什么话要说?哪一些成长的故事令他们记忆深刻?他们如何憧憬和规划他的未来?

  新浪财经陆续推出“二十年记忆”约稿,由亲历证券市场二十周年的代表人物来为您讲述他们的“二十年记忆”。

图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图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

  作者:施光耀 为前任中国证券报社副总编辑,现任北京鹿苑天闻公司董事长、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到今天,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这是不凡的20年、不易的20年、也是创造伟大奇迹的20年。

  从资本贫国到资本大国

  回首2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从局部探索、全面铺开、立体规范、固本清源到创新发展的五大阶段。

  局部探索阶段(1990~1993)。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张,以及不久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

  正式对外营业标志着新中国探索证券市场建设的开启。

  如同其它改革一样,这一探索也带有明显的局部或地方色彩。两家交易所的发起设立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两家交易所实行的监管规章都是由地方制订的;两家交易所的隶属关系都在地方,分别由沪深两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分行共同管理;在两家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也基本都是当地公司。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张时,挂牌的8家公司中有7家是上海本地的;1991年7月3日深交所正式成立时,首批5家上市公司全都是深圳的本地企业。

  在这个阶段里,有关股份制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认识远未统一。认为搞股份制经济就是搞私有化、市场化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大有人在。尽管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上已经锁定2/3不能流通,但围绕证券市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依然十分激烈。1992年,小平同志到南方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谈话“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平息了这场争论,同时也是对当时证券市场的“局部探索”性质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在局部探索的三个年头里,虽然发生了这样那样的事件,其中包括“8.10风波”,但证券市场的功能得到了初步展示,发展成就不容忽视:1993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到183家,筹资规模扩大到290余亿元,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增长到3657亿元。

  全面铺开阶段(1994~1998)。1993年12月,《公司法》的诞生确立了股份制经济的法律地位,证券市场发展由此走出局部(地方),走向全国,进入一个新阶段。允许各省市选择试点企业到沪深证交所发行上市和四批次发行额度向各省市配发的新国策,令越来越多的异地公司进入沪深证交所。到1998年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结构已经全面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标的率先完成了从地方性到全国性的嬗变。

  在这个阶段里,全国性法规逐步替代地方性规章。除《公司法》正式颁行外,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成立后,加强对股票市场发行与交易的统一规范,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国务院证券委《关于1996年全国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等。

  与此同时,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和体制开始形成。1997年8月,沪深证交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成为一线监管的重要平台。不久,各地证管办相继从地方政府脱离,纳入由中国证监会统一领导的证券监管体系。

  在这个阶段里,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截止1998年底,上市公司家数从1994年291家发展到852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欺诈上市、利润造假、操纵股价、违反信息披露原则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国证券市场呼唤法治。

  立体规范阶段(1999~2004)。1999年7月1日,证券市场的基础性法律《证券法》正式颁布施行。在《证券法》的指导下,证券市场法制建设进展长足:《会计法》的颁行切实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规范;《上市公司股票暂停上市处理规则》的实施结束了上市公司“只有生没有死”的历史;《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的出台确认了证券发行审批制时代的结束,核准制下保荐制的开始;《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颁行给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增添了法律保障。

  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监管部门一方面依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一批诸如银广夏、庄家吕梁等案件得到查处;一方面着力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出台《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全面拉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整治运动。

  证券市场的建规立距和上市公司的治理活动,从外部监管的角度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增投资者信心、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但是,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根本问题——股权分置并未得到解决。1/3股权可流通、2/3股权不能流通的股权结构严重制约着证券市场定价功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上市公司主体之间共赢机制的建立,严重干扰着证券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规范。2002~2005年间,中国证券市场背离基本面,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熊市。

  固本清源阶段(2005~2008)。顾名思义,固本清源即稳固根本,清理污垢。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解决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问题。三一重工金牛能源紫江企业、清华同方等四家公司被定为首批试点公司。

  在统一部署、分散决策的基本原则和分类表决、锁一爬二的机制安排下,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2006年底,98%的上市公司完成或者进入了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弥补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先天不足,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受其推动,2006年沪深两市股指步步高升,2007年10月创出历史新最,走出了两年的大牛市。

  券商综合治理是固本清源的第二大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证券机构长期以来商业模式不清、风险意识淡薄、违规操作频繁,整个行业陷入了长不大、做不强、死不了、活不好的怪圈,直接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治久安。2004年,中国证监会启动券商综合治理行动,成立专题工作小组,召开全国证券监管工作座谈会,出台《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在让一批资产抵债的机构按照市场规律退出市场的同时,全面建立全行业的分类管理制度、风险监控机制、客户资金托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经过三年的努力,券商综合治理取得成功,中国证券行业获得新生。

  创新发展阶段(2009~)。摆脱了股权分置桎梏的中国证券市场焕发出空前的活力,特别是借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光辉,迎来了灿烂无比的创新发展阶段。

  2009年10月23日,千呼万唤的创业板市场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正式上市交易。截止2010年10月22日,创业板市场挂牌公司已达130家,总市值达到5600亿元。创业板的成功推出,不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平台,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还使中国证券市场形成了一个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构成的多层次市场。

  与此同时,一项项创新业务先后面世:2010年3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正式推出;2010年4月,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拉开了中国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序幕;2010年……

  从局部探索、全面铺开、立体规范、固本清源到创新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市场规模的扩张、市场结构的优化、市场功能的增强、市场主体的壮大、市场机制的健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困难、面临过挑战、品味过曲折、也付出过代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完整周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从一个资本贫国建设成为了资本大国。

  “中国奇迹”中的一朵奇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GDP增长率超过9.8%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百姓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跨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中国奇迹”。

  中国证券市场20年的长足发展是“中国奇迹”中的一朵奇葩。

  创造资本市场奇迹。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20年时间里,从零起步,走完了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走完的路程。今天,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PO融资市场、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全球交投最活跃的市场。中国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近2000    家、证券化率超过70%。中国从一个资本贫国发展成名符其实的资本大国,堪称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丰富“中国奇迹”。证券市场创造的奇迹直接丰富了“中国奇迹”的内涵。因为她与“中国奇迹”同步。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在中国逐步确立之后,中国经济年均GDP增长率达到11.06%,而此时正是中国证券市场局部探索与全面铺开的阶段;

  因为她与“中国奇迹”同速。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里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中国证券市场也是如此。20年间,融资额年由2.68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820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06%;市值由12.10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24万余亿元,年均增长率138%;

  因为她令“中国奇迹”变得立体。证券市场是虚拟经济的集中体现,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及其金融溢出效应让“中国奇迹”变得丰富多彩,不但有实体经济的腾飞也有虚拟经济的发展,不但有宏观经济统计数字的高速增长也有微观经济主体治理结构的本质改善。

  深化“中国奇迹”。证券市场的发展催化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伟大实验,拓宽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渠道,强化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冲动,拉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促进了金融格局的优化升级,普及了市场经济的知识与意识,从而成为深化“中国奇迹”产生的一股重要力量。没有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繁荣,难有今天的“中国奇迹”。

  站在中国证券市场成立20周年的今天,回首征程,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其生命里程中的第一个周期;展望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迎来一个新的周期,中国将从资本大国大踏步迈向资本强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