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俞妙根:谁按下了中国的快捷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 11:13  《机构投资》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俞妙根接任华安基金总经理职位。几年后,华安基金自成一派,不持强、不逐流,温和执着,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上海基金业的领头羊。

  俞妙根谛信传统理念,与很多管理者勇猛精进的做法不同,他不执著于企业的规模,而是平和的追求长期发展。

  《机构投资》 黄梅 报道 吴昊 摄影

  2006年底,俞妙根接任华安基金总经理时,曾给员工开过一个建议阅读的书单,其中《菜根谭》被列为床头书。

  书里有句话是:“身在局中,心在局外。”后面还有一段:“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座,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意思是,波浪滔天时,坐在船中的人并不知道害怕,而船外的人却吓得胆破心寒;当酒宴中有人酒醉谩骂在座的人,同席的人并不知道警惕,却把席外的人吓得目瞪口呆。因此,一个有才德的人,即使被卷入某件事中,但其心智得抱着超然事外的态度。

  如今,站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新起点上,这位中国资本界的资深元老本着“身在局中,心在局外”八个字,淡定地为过往二十年的人与事做了注解。

  在纷繁浮躁的中国资本市场,俞妙根带领华安基金自成一派,不持强、不逐流,温和执着,不动声色地站到了中国基金业前八强、上海基金第一的位置。

  也许正是一颗局外之心,令俞妙根在回顾前史、展望未来的同时,多了一份隐忧。

  “谁按下了中国的快捷键?”他告诉记者,“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快’,是不是我们必须追求的?是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俞妙根认为,未来的发展,快是一个要素,但不是最关键的要素。

  “快捷键”后遗症

  在俞妙根眼中,过往二十年是火红色的,“红红火火,中国资本市场这团火始终烧得很旺,是辉煌的二十年”。

  虽然资本市场是以虚拟经济为主,但表现的是实体经济。“中国资本市场这二十年为我们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打下了最扎实的基础——如果说第一个十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还是以探索为主,那么我们更多重大的改革举措都是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步的,尤其最后一个十年,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

  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往二十年中也出现了不少不和谐音符,如基金黑幕、南方证券破产、德隆资金链断裂等。对此,俞妙根反思道:“中国资本市场这二十年发展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问题就是我们想‘快’,太在意‘快’,才带出来的。”

  求快,以速度作为业绩判定的一个标准,似乎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普遍心态。比如,充斥在旅游界的“拍照文化”,大家出去旅行,无论国内的鼓浪屿、天涯海角,还是国外的凯旋门、卢浮宫、金字塔……多数人都满足于“拍个照就走”,根本没有好好去品味大师的作品,更没有好好体味当地文化、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底蕴。

  创业板汇聚了许多后起之秀,但把做实业的平实心态搞坏了,变得浮躁,本身营业额只有十几个亿,但其募集资金也要达到十几亿甚至更高,这隐藏的后果太可怕了。

  “难道上帝给我们安了快捷键,中国人做事若不比别人快三倍十倍,就不正常一样?”俞妙根指出,“快”虽然在局部能起到暂时的效果,但长此以往,肯定有问题的,就拿快餐面来说,它能解决一时饥饿,但以其为主食,结果必然是营养缺失,身体健康受损。

  现在业界仍普遍存在企业估值高企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外,人们往往倾向于主观判断其未来成长性,才会给出高估值。这多少蕴含了“猴急”、希望赚得更多利润的问题。显然,这对客观预测与综合控制不利。

  “想大发展,步伐迈得太快,想法大于能力,就好比百米赛跑,头脑想要跑进9秒,但脚只能支持15秒甚至20秒,这样头冲出去,脚没有跟上,结果只有摔跟头。”中国资本市场曾因求快受过重伤。2002-2005年间,我国A股遭遇过一轮较大调整,当时包括华夏证券、南方证券等老牌券商在内,纷纷因委托理财、自营等事情,被折腾得够呛,遍地受伤。

  不过俞妙根也认为,监管机构和业内参与者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并有意识地在机制、风险控制、合规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完善,催生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到2007-2008年这一轮大调整,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普遍能够全身而退,没有因市场风险把握不到位而给自己造成太大的运营风险。

  “未来的发展,快是一个要素,但不是关键。”俞妙根认为。

  那些人物

  俞妙根在业界交友广泛,也目睹了不少“人物”的起起伏伏。“回顾资本市场二十年,尽管讲的是市场的故事,但更多的是,我们要怎么客观地评价里面的人,这对我们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帮助。”

  钱穆在《人生十论》中将人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吃喝拉撒等物质层面;第二层是精神愉悦层面;第三层为德行,即思想参与了社会,道德生命长于生理寿命。

  俞妙根表示,绝大多数人都止步于第二层,能达到第三层的少之又少。

  在俞妙根看来,过去犯错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环境浮躁,赌性强;制度不完善,内控机制缺乏;个人心态不够好等,最终酿成悲剧。

  俞妙根感慨道:“以史为鉴,主要还是要看人,把人看透了、看客观了,才能看明白人所做的事情。”

  他提倡修国学、勤读书。在他的办公室,靠墙的大书柜满满当当挤了一柜子书;最近看的几本则叠落在办公桌一角。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沉甸甸的,有两样东西是必备的,一是电脑,可随时记录思想火花;二是书籍,随看随翻。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倘若连老百姓都成了经济动物,这是很可怕的。”他鼓励大家在做事业的同时,一定要学会修为,有文化底蕴,才能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不会轻易因外界舆论变化而变,不会随波逐流,做事才不会浮躁。“这相当重要!”

  俞妙根毫不讳言,现在的资本市场、社会发展等方面,精神上有所迷失。他将这称为“精神饥饿症”,根源在于书读得太少。“看书可以让人心底更宽广,不仅增加底蕴,精神上也能充实起来,这样面对物质的东西就不会迷失、迷惑。”

  《中庸》的两句话,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是,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在他看来,企业管理、修身养性,都脱不开“中”、“和”二字。华安基金所倡导的“伙伴文化”,也正根源于此。

  潜规则将退场

  未来的关键是中国这个资本市场如何进一步市场化,即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大家能否按照资本市场本身的游戏规则办事,而不是按潜规则办事。

  现行基金法2004年6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只经过了5年多,但由于国内基金市场发展迅猛,基金法已经明显滞后,修改基金法的呼声很高,但一直处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

  现行基金法是《证券投资基金法》。当初要制定基金法,曾考虑过把PE、VC等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私募等都囊括进去,后来由于行政体系的关系,如PE归属发改委管辖、VC归属科技部管辖、证券投资是证监会分管,不同利益部门协调困难,进展缓慢,最后只推出了一个《证券投资基金法》。

  2005年之后,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如股权分置改革、创业板和股指期货的先后推出等,基金业也水涨船高,大批PE、VC涌入市场,私募开始阳光化,这意味着现行基金法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目前基金法正在修改过程中,进展挺快,监管层会考虑这方面问题,考虑的出发点就是市场化机制,由市场先声发话,而非由政府先声发话。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重点是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引进,包括上市、产品审批等流程,都有可能获得调整机会,如会否由审批改为核准制,如何让企业兼并收购成为市场有效的应用手段等。而这,将成为推动基金法修改的动因之一。

  如今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还很不丰满,并未成为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平台,有待完善。

  完善的难点在于市场机制不市场,一切唯审批论,且现行制度中的漏洞较多,不够严谨,审批制容易成为潜规则滋生的温床。市场机制的引入,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再次腾飞的支点,而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往这方面努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