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闫立良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这是自2007年底至2008年底中国央行连续五次降息以来,中国首次对基准利率做出调整。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加息是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2009年9月份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对当前通胀压力的担忧是央行选择此时加息的重要原因。
“加息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延续,央行此举可以抑制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减轻通货膨胀现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预计,加息一定程度上也能对热钱产生抑制作用,通过改变资产价格上涨预期,从而导致部分热钱从中国市场退潮。
对于为何选在此时加息,郭田勇认为,周四(21日)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或是央行做出加息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物价涨幅的回升,自今年2月以来,中国已连续7个月出现“负利率”的情况,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回升至3.5%,再创年内新高,并创下2008年10月(当时涨幅为4.0%)以来的高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幅度并不算大,但对房地产影响较大,这意味着政府告诫房地产投资者和炒房者,利率或开始处于上升通道,这是一个风险警示。
易宪容认为,加息对股市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这也透露出一个信号,政府密切关注经济变化,货币政策不再追随美国的变化。
另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加息尚属温和,未来只要加息的幅度和频率适度,则对整体经济及企业盈利增速的影响都不会太大,股市也将沿着固有的节奏和轨迹运行。
目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采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多目标制。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称,保经济增长与低通胀等多个目标无法同时实现,有时候这些目标相互之间可能冲突,且关系十分复杂,因而货币政策目标应相机而动。
8月宏观数据中,工业回升速度最为亮眼,消费和投资也略超越预期。这表明二季度经济过快下滑的底部已经过去,未来虽继续高增长有难度,但中国经济活力逐步回复的趋势已经明朗。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此时加息超出预期,这一方面说明当前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经济回暖超出预期。另一方面也说明,管理层将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此外,加息可能会加速热钱流入,使得数量化调控手段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表示加息出乎意料。国内通胀压力较大,处于负利率情况,有加息需要。另一方面,显示了管理层对经济运行的乐观判断,对经济企稳回升更有信心。
安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高伟栋认为,加息势在必行,这是对负利率做出适时修正,也可能是对9月CPI做出反应。预计负利率将逐步修正,同时不排除明年二季度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今年第三季度理会强调,下一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并提出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至此,中国成为继印度、巴西之后,又一选择加息这一货币工具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后,为应对通胀压力,澳大利亚、挪威、印度、巴西等经济体先后加息。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仍旧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