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喧嚣过后 昔日系族财团今安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 08:26  北京商报

  若不是近日过会的路桥机械引出“涌金系”与“德隆系”旧部再度聚首,人们似乎都要忘记了这两个曾经雄踞中国股市的资本帝国。在其身后,更多曾叱咤一时的“系”族资本军团,要么已经消亡,要么摇摇欲坠,还在发展的,其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特色市场致“系”族财团群舞

  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在经历了炽热的2007年、绝望的2008年、惊喜的2009年和迷茫的2010年后,中国股市正在向着一个更加健康更加饱满的方向大步前进。目前中国股市总市值已达到22.1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而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即将开启的国际板,都使得中国股市前进的方向和框架愈发清晰。但猛然回首却发现,曾经在中国资本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系”族们似乎在一夜之间集体消亡了,那些曾经如雷贯耳的 “德隆系”、“涌金系”、“明天系”、“成功系”等“系”族,如今只能偶尔在其曾经投资过的公司中找到一些残影。

  历史要追溯到2000年,当时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系”运动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骤然掀起。这是一股让人震颤的力量,整个资本市场无不为之侧目。一时间,各路“系”族粉墨登场。据估算,在2000年到2003年间,近40个“系”族浮出水面,关联上市公司达200余家。

  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金融支持至关重要,这时其背后金融财团的诞生就成为必然。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企业会自然进入资本市场吸纳资本,在持续不断地对资本的竞争中,企业为了自身更具竞争力,能更有效地分解风险,势必会自然地产生裂变,将独立的产业拆分出去独自上市,形成各自独立的融资系统。这样,一个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系”族企业集团就随着企业的发展自然产生了。

  而中国大多数的“系”族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但是,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一旦通过各种高超的资本运作,以小博大,将各个关联企业的资金紧密地串联在一起实施“造系”运动,这对企业自身来说是危险的。如果“造系”的目的并不是发展企业而是圈钱,或者对资本实施掠夺的话,那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破坏是巨大的。而当时中国“系”族财团的发展模式更多地参照了后者,他们将资本的触角渗透到股市的每一个角落,打造了一条从股权收购、包装上市、操纵股价到再融资圈钱的完整的封闭链条,而各关联企业相互渗透、相互担保、相互拆借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

  在那个“群魔乱舞”的时代,涌现出了一批足以撼动中国股市的资本帝国,但无论那些“系”族当时是何等不可一世,现如今大多不见了踪影。一位市场分析人士称,监管的日益严厉使得靠钻空子为生的“系”族利润空间大大减少,“造系”运动也随着监管部门的力度而慢慢停滞;已经存在的“系”族,由于过宽过长的资本战线使其很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而资金链一旦断裂就会出现一亡俱亡的多米诺效应;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容和发展,仅凭一己之力就想控制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也是时代毁了他们。”炒股十余年的老股民李先生对记者表示,他亲身经历过那一段历史,亲眼见证了众多“系”族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当时特定的市场形势造就了这么一批凶悍的资本军团,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些资本军团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也只能被时代的洪流所吞没。

  两豪庄资不抵债轰然倒塌

  说到曾经叱咤中国股市的“系”族,最不能不提的便是“德隆系”。它是沪深股市曾经的第一豪庄,在参差不齐的“系”族财团中建立起一座巨大的资本帝国,但最后却因为忽略了发展过程的合理性轰然倒塌。

  2006年1月1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金融证券案件德隆主案在武汉正式开庭审理,“德隆系”系主唐万新作为被告,将面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的指控。经过两天的紧张审理,20日17时40分左右,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50亿元、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98.61亿元的德隆系列案主案一审在武汉中院结束,“德隆系”资本自此正式宣布土崩瓦解。

  回顾“德隆系”鼎盛时期,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财技”,曾与时髦的“产业整合”、“混业经营”理念一起为人所津津乐道,作为“德隆系”旗下“老三股”的新疆屯河(现为“中粮屯河”)、湘火炬(现为“潍柴动力”)、合金投资(现为“SST合金”)当时无一例外都在这些令人炫目的包装下得到了超过10倍的巨大涨幅。但现在看来,这种“杠杆”式资本运作模式,恰恰是放大产业、金融风险的罪魁祸首。

  在“德隆系”全盛时期,其正式控股的上市公司一度达到6家,除了“老三股”以外,还有北京中燕(现为“通策医疗”)、重庆实业(现为“ST重实”)和天山股份成为“新三股”,而曾与其密切合作的上市公司有40余家。根据相关公告,这些上市公司被“德隆系”占用的资金总额共计超过40亿元。与此同时,“德隆系”还将相当多的流通股进行质押以获得资金。而在“德隆系”崩盘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其财务状况显示, “德隆系”总负债高达570亿元,其中金融领域负债340亿元,实业负债230亿元。

  一位专门研究“德隆系”的研究学者曾说,“德隆系”获得银行贷款的方式是先由上市公司贷出用于下一步并购所需资金,并购完成后,再由下一级被并购企业向银行贷款,反过来由上市公司担保。“德隆系”通过层层控股,对这些资金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在业内人士看来,“德隆系”这种“以小博大”的资金运作手法,固然发挥了资本的最大效应,但给整个集团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整个系统就会迅速崩溃。美国安然公司就是前车之鉴。

  “成功系”是另一个曾经辉煌如今却已然销声匿迹的典型,但与技术高超的“德隆系”不同,“成功系”系主刘虹更多地是直接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其资本运作手段只能算初级阶段。

  与所有的“系”族一样,“成功系”的运作也是基于上市公司平台,这些手段运作的成功基于当时历史条件下,上市公司监管不力,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及迫使上市公司提供大量关联交易成为资本市场较普遍的现象。“成功系”是先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再使用各种手段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事情败露后,根据湘酒鬼及岳阳恒立披露的信息显示,“成功系”一共挪用了两家上市公司五六亿元的资金,就目前数据显示,“成功系”占用湘酒鬼4.2亿元、岳阳恒立1.5亿元的资金。

  由刘虹一手创造的资本王国“成功系”也在资不抵债后轰然倒塌。在湖南工商局工商企业登记中已经找不到曾经风光一时的湖南成功集团。资本市场中一支凶悍的湘军不复存在,留下一堆历史的灰尘也终将慢慢散去。

  “涌金系”和“泰跃系”摇摇欲坠

  一部分“系”族财团虽然没有全军覆没,但物是人非,曾经的资本帝国如今已是摇摇欲坠。

  有人说,如果不是“涌金系”掌门人魏东的突然离世,“涌金系”现在依然可以发展得顺风顺水。2008年4月29日,事业正如日中天的魏东当着父母、妻子的面在位于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家中跳楼身亡,时年41岁。魏东在最后留言中表示,长期的工作压力、强迫症以及外部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使他无法面对生活。

  但事实上,早在魏东出事前,“涌金系”就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位知情人士说,在魏东出事前几日,有关部门曾经约谈了魏东,表示监管部门已经对“涌金系”开始了调查。而此后“涌金系”也曝出大量与其他“系”族同样的问题:侵吞上市公司资产、财务造假等等。虽然“涌金系”一直以来都以注重实业发展著称,但上述问题似乎成为任何一个“系”族都无法逃脱的魔咒。而日前国开行副行长王益的被捕,市场也纷纷将矛头指向“涌金系”。

  回顾“涌金系”的发展史,着实让人叹为观止。1994年,时年27岁的魏东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涌金财经顾问公司,1999年又以1.8亿元注册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而湖南涌金成立后迅速发展了不少湖南客户,帮他们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设计,其中成为飞龙实业(现为“金荔科技”)和酒鬼酒上市时的十大股东。湖南涌金更是后来成为了“涌金系”的核心投资平台。

  2002年是“涌金系”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涌金系”主要是抓住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政策机会获取相对低风险下的高收益,之后“涌金系”开始进入实业领域,在“涌金系”全盛时期,集团控制着九芝堂国金证券,参股交通银行、云南国际信托、武汉商行、浙江大华等金融类公司以及几十家即将上市的科技公司。

  “但如今一切都变了。”一位投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魏东时代,九芝堂被市场指为注重资本运作而实体主业乏善可陈。遭逢变故后,魏东遗孀陈金霞希望调整包括九芝堂在内的整个“涌金系”的经营模式。在魏东去世后不久,九芝堂和千金药业即先后将其持有的交通银行悉数抛售,曾被市场解读为陈金霞有意让两家公司消减“金融”色彩之举。但在经营理念调整的同时,实体经营状况却未达预期,这导致原先的经营层与陈金霞方面无法同步,甚至有传闻九芝堂高管集体请辞。而另一个“涌金系”的平台国金证券也出现人事地震,魏东旧部,国金证券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国金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龚云华已经带领周涛等核心研究员加盟齐鲁证券,龚云华本人将任齐鲁证券研究所所长。

  另一个每况愈下的“系”族财团“泰跃系”,其掌门人刘军虽然尚在人间,不过也已经锒铛入狱,而“泰跃系”更是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挣扎。

  刘军是以房地产起家的典型代表,以房地产暴利为起点,在极短的时间里,借助资本展开的多元化发展,在一年半内,5家上市公司改姓“泰跃”,但“泰跃系”就在扩张的“大跃进”中“不能免俗”地进行了大量的关联交易,且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现如今,曾控制过湖北金环景谷林业三峡水利、凯马B和茂化实华这5家上市公司的“泰跃系”的控制权几乎全都落入他人之手,尚有些许控制权的景谷林业近日也频频传出“泰跃系”与现任另一大股东的股权争夺战。

  顺应市场“复星系”仍屹立不倒

  尽管已经不能像昔日那样“呼风唤雨”,但有极少数的“系”族财团在顺应了市场的变化、转变了自身的角色后,保留住了“胜利的果实”。

  作为目前拥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民营企业,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控股企业集团之一,“复星系”作为老牌“系”族军团仅存的果实一直备受关注。曾经有评论指出“复星系”掌门人郭广昌将是第二个唐万新,但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复星系”虽然承接了“德隆系”全面发展的路数,但在关键时刻懂得进退,这就是“复星系”至今依然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回溯到2004年,当时复星集团已经在多个实业领域耕耘多年,是否进入金融领域考验着郭广昌对于复星的战略布局。但当年适逢“德隆系”崩盘,这给了复星这样的民营企业一个前车之鉴。当时复星集团领导曾做出决定,将收缩在金融领域的投入,专心做好产业。当时一个“复星系”领导表示,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混合发展上,市场中有过不良先例,如挪用保证金、操纵股价等,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所以监管层和投资者都有反对参与金融业的声音。

  不过在6年之后,情况发生了转变。在2009年业绩发布会上,郭广昌坦言:“中国老百姓财富积累呈现几何级增长,金融业市场需求很大,再加上复星已有投资能力,金融服务业对复星来说是战略性核心业务,管理层会积极寻找更多投资机会。”

  今年3月份,有关人士透露复星集团可能通过下属子公司收购友邦保险大中华区业务,为此复星集团高层曾亲赴京沪穗密会友邦保险。不过复星发言人近日对媒体表示,复星对友邦保险有兴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没有继续跟进交易。今年4月10日,豫园商城公告称,所持32.73%德邦证券股权被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拍得。而事实上,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是德邦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其实际控制人和法人代表是郭广昌,这也使得该公司拥有德邦证券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而6月25日,兴业证券股份IPO申请获得通过,郭广昌领衔的“复星系”又一次出现在股东名单中。复星国际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曾公开表示,未来复星国际将重点考虑金融服务业投资,其金融业发展战略还包括参与A股、H股的IPO认购。

  公开资料显示,“复星系”目前涉及的产业包括了钢铁、地产、黄金、医药、零售、金融等多个方面。郭广昌对此表示,“复星系”并不是想做“德隆系第二”,他不断扩张资本版图、涉足多个产业,实际上是想做中国的“凯雷”。

  记者手记

  “造系”运动虽是无奈

  却是必然选择

  汤显祖《牡丹亭》里的一段写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中国股市在经历了一场“姹紫嫣红”的“造系”运动之后,终究又再归于平静,但它留给我们的,就仅仅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的传说吗?以史为镜,在经历了那一段“激情岁月”后,我们不得不深刻地反思中国当前的金融生态和金融监管生态。

  当时,民营企业在现实中的普遍境况是告贷无门,所以它会积极寻求上市或买上市公司的壳以得到无成本股权融资和相对便利地取得贷款,也会进一步寻求控制国有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以便得到政策性贷款、财政补贴、国债项目等。但反观现如今的民营企业融资状况,又有多少实质性的好转呢?另一方面,在当时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股独大,同股不同权,很多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及治理水平低下,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利益输送的案件层出不穷,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中小股东玩弄于股掌。再看看当前的股市,不一样也充斥着类似的问题吗?

  曾经的“造系”运动虽是被扭曲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在发展上台阶过程中无奈的选择,是自然而然的生存选择,是“有心人”面对中国金融生态、监管生态理性思考以后的必然选择。我们从来不否定资本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也不否定企业的资本扩张,我们否定和反对的是以任何借口对国有资产和广大投资者财富的掠夺。而监管部门监管的力度和广度如果无法与时俱进,将来会有无数个变相的“系”族出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中。

  商报记者 张陵洋/文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