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拿环保不当事 一桩小事也可酿成不可承受之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 05:13  上海证券报

  王璐

  事实再一次证明,上市公司不当回事儿的事儿,最终往往很是回事儿。这次也是一样,被上市公司认为是“一桩小事”的环保问题,已然让个别公司尝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苦果。

  7月12日,福建省环保厅对上市公司紫金矿业的紫金山铜矿污染事件作出通报。据通报,7月3日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突发渗漏环保事故,已导致当地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约达378万斤,废水渗漏量达到9100立方米。而作为“肇事者”,紫金矿业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已无限期停产,同时其将依照事故调查结论承担相应责任和经济赔偿。

  对于这次事故,紫金矿业认为“源自一个意外”。然而,究竟是“意外”还是“必然”已毋庸辩驳,不重视显然是导致事故的根源。

  值得一提的是,不拿环保当回事儿的上市公司并非独此一家。

  今年5月,为督促上市公司切实履行承诺,解决既有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对2007-2008年通过环保核查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后督查,结果显示有11家上市公司因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

  但相关公司对环保部的后督查也不当事看,个别公司还公开称环保部文件表述不准确或是不存在事项。其中潜台词无疑认为环保部门在“拿耗子”,管闲事。

  事实上,这批公司存在的严重环保问题,大多是以前环保核查中发现的老问题,两三年前就已承诺整改,却迟迟拖延不动,当初的环保整改承诺成为一纸空文。

  这些公司不履行社会责任,环保守法意识如此淡薄,根源何在?

  其一,环保违法成本太低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环保法律法规处罚措施偏软,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在GDP增长冲动下撑起了“保护伞”,企业环境违法所受处罚往往不能和治污成本相提并论。

  其二,公众环保意识不强,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过于宽容。理论上,这些上市公司长期不兑现环保整改承诺,背离了公众公司诚实守信的原则,放任环保问题可能酿成重大的环境风险,污染了环境,无疑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不当行为。然而,多数公司股价并未受到冲击,这说明投资人衡量上市公司的标尺仍然停留在财务数据,对于其他指标依旧忽略不计。这无意间纵容了企业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身试法。

  其三,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目前还缺少对于上市公司在环保方面的系统约束。虽然此前有过一些约束,但可能只是众多约束中附属品,非主要考核指标。甚至很多人认为上市公司在为我们整个社会提供向前的动力,其他事务不必如此较真。殊不知,环保力量是勒住奔马的缰绳,没有缰绳的奔马无异于刹车存在问题的汽车,你敢坐吗?

  好在,此番在紫金矿业深陷“环保门”的当口,环保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环保部门督促辖区内上市公司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并将此作为上市环保核查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前期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一次升级,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套了一个“环保箍”。

  有部片子叫《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在此笔者也想提醒上市公司,别拿环保不当回事儿。作为公众公司的上市企业,一桩小事往往也可以酿成其不可承受之重。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