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导报:以二次刺激应对二次探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4日 21:11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 评论员 兰恒敏 

  我们先看几个现象。

  最新公布的6月份PMI指数显示,中国PMI连续两个月下滑,11个分项指数中“一升十降”。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幅度最大,达到7.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2.1个百分点,显示外部需求仍旧低迷。只有产成品库存一个指数上升,升幅为1.5个百分点。库存指数上升是最要命的信号之一,它意味着企业销售不畅,库存上升,是最有力的经济趋冷指标之一。

  中央电视台7月3日深入报道了有色金属产业和企业产销情况,显示铜、铝等库存上升,企业开工率普遍下降20%左右,部分小企业甚至只有一半开工率。

  温家宝总理赴浙江、湖南,李克强副总理赴河北密集调研。浙江调研结束仅隔一天,国务院就在6月28日、29日连续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广泛邀请了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人口就业、资本市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钢铁、造船、纺织、电子、银行、房地产等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研究机构给出了几乎一致的判断: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中国经济隐患未消,周边市场制造业活动明显放缓,加大了高层对于未来经济走势的担心。

  与此同时,中国A股今年上半年上证综指累积下跌了将近27%,是全球表现最糟糕的股市之一。投资者信心尽失,大量财富被蒸发,融资功能日渐式微。

  仅仅两三个月之前,各方还在担心物价涨势难以遏制,房地产调控迟迟不奏效,加息的呼声时有耳闻。两三个月后全变了。

  2008年末以来,中国依靠4万亿元投资和天量贷款迅速完成了经济的“V”型反弹。但过度的货币信贷刺激增加了金融系统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规模的急剧膨胀造成地方财政风险,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一系列刺激经济的后遗症迅速显现。再加上地产调控和欧美经济不稳定,中国经济的确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

  中国政府会以“二次刺激”应对“二次探底”的风险吗?

  发展永远是中国第一位的任务,一旦发展停滞,则许多社会矛盾就会走上台面。所以,政府适当放松调控力度,保持正常的发展速度是可能的。但是地方财政风险和产能过剩两大因素,使得所谓的“二次刺激”不可能是全面刺激,而只能是“点穴式”的针灸刺激———区别不同产业、不同地区情况,进行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可能缓慢回落到常态增长(非刺激性的亢奋),实现软着陆,但各行业、地区、产品却可能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有的行业和产品产销两旺,有的行业和产品凄凄惨惨。

  普遍的刺激过后,以不均衡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和地区结构调整,将成为至少最近三五年的主旋律。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点,据此安排好自己的产销和投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