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市公司融资欲壑难填 回报何时跟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3日 07:13  证券时报

  肖玉航

  目前A股市场的“融资饥渴症”可谓日益严重,今年大银行的5000亿左右的融资规模、新股IPO重启以来,高PE发行约4000亿的累积规模和相关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可谓水涨船高;银行板块首当其冲,而部分银行多年的派融比指标极差;大量新股IPO是建立在高PE基础上的,其许多公司已透支未来多年的发展;这种“融资饥渴症”将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在网络上搜索一下“融资饥渴症”,就会发现有8000多个相关信息出现,而银行、地产等上市公司首当其冲。目前A股市场的“融资饥渴症”可谓日益严重,今年大银行的5000亿左右的融资规模;新股IPO重启以来,高PE发行4000多亿的累积规模和相关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可谓水涨船高。笔者认为,在证券市场融资是正常的行为,但如此之大却又建立在相关公司高福利、高负债率、低分红或不分红的基础上的融资规模,可谓非正常的“融资饥渴症”表现。如果不能在相关指标上比如分红回报、相关项目审核、充分尊重中小股东表决权等给以明确限制,那么其对于A股市场投资者信心而言,将形成巨大的中长期冲击,控制不好,市场有可能出现伤害股东利益的局面。

  银行板块首当其冲

  从目前融资面最大的行业来看,非银行类公司莫属,只要上市公司融资、再融资,即获全部批准。而部分银行多年的派融比指标(即派息和融资的比例)极差。比如某上市银行上市以来,其总体派融比仅有0.24,其在证券市场多年来融资达到272.28亿元,而总派现额仅有66.21亿元,公司内年人均工资达30万元,而股东回报却少得可怜,其再融资后,恐怕仍然难以提高股东现金分红。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再融资来维持的,也就是股东投钱,公司内部收益,股东回报降低或受到伤害。目前银行大有在股市上进行“赛跑圈钱”的阵势,面对所有银行类公司的融资饥渴症,笔者认为,在实现融资后,如果其对股东的分红仍然不佳,而公司内部工资、福利收益增加,将从中长期影响股东持股信心,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影响不言而喻。

  新股高价发行

  从新股融资来看,众多拟上市公司在排队等待上市,由于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使得上市公司、保荐机构、承销商等构成的利益链条,共同促成了高估值PE发行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也可理解为上市公司融资饥渴症的表现。相关数据显示:新股发行从2009年6月18日桂林三金首获IPO重启批文至本月18日,时间整满一年。在此一年内,两市共有281只股票获准IPO,包括168只中小板股票、91只创业板股票,以及22只大盘股。其中,268只股票已经挂牌上市,合计融资规模达到4052亿元。统计显示,已经上市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6.48倍,其中创业板第一、第二批均在80倍左右,部分新股甚至定出了市盈率超过百倍的“天价”。这些融资活动是建立在过高PE基础上的,许多公司已透支未来多年的发展,此种融资后的风险将可能对市场投资特别是中长期投资形成重大影响。

  另外,从许多上市公司分配方案来看,出现最多的是“定向增发”字眼,而对比其上市公司股价、历史回报、融资价等发现,实际上其增发价往往高出了合理PE估值,有的上市公司股价本身市盈率就达50倍,其增发价竟然报出高于股价的价格。这种不考虑历史回报和分红的“圈钱”行为,如果大面积出现,对于中国A股市场的未来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改变“轻回报”不能只说不练

  改变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说法已提了多年,虽然因为有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回报出现一些好转,但依然是杯水车薪,而“重融资”却没有得到丝毫的改观。我们看到某行业公司总体利润超6000亿元,但给股东的分红少之又少。目前“融资饥渴症”的出现,并非建立在合理融资、市场机制、合理项目和股东回报基础之上。这样的融资行为如果继续下去,市场将深受其害。 (作者系九鼎德盛首席证券分析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