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本市场回顾展望:回首二十年 记住这些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8日 14:53  投资与理财

  供稿/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

  编辑/《投资与理财》 孙晓宇

  Ø 刘鸿儒: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他是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落幕却并不落寞。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而证监会首任主席即是刘鸿儒。

  其实,刘鸿儒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关系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刘鸿儒就大胆提出,“中国要发展股票市场,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985年的全国党代会吸纳了刘鸿儒在人民银行工作时提出的“建立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金融市场体系”和“促进资金市场的形成”等建议,列入“七五计划建议”。后来,刘鸿儒在文章中表示:“股份制是80年代以来唯一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国有企业改革形式”。

  直到1992年深圳“8•10风波”发生,刘鸿儒终于来到了资本市场的最前沿,身份是中国证监会的首任主席。

  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3月,刘鸿儒去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退休后的刘鸿儒,很是恰当。

  刘鸿儒对资本市场一举一动总关情,只不过方式有了变化。在任上,他以一线监管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卸任后,他以一名学者、专家的身份为其摇旗呐喊。

  Ø 厉以宁:“股份制改造”第一人

  “厉股份”的名号,久传中国大地。

  当年,厉以宁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它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这一思路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被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被称为“厉股份”。

  厉以宁出生时,父亲曾祈愿儿子“凌厉而出以宁静”,遂取名“以宁”。这位卓有建树的经济学家因改革开放凌厉而出,但如今并未一味寻求宁静,而是在时代的洪流中,笔落狂飙,引领激流飞浪。

  自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厉以宁便开始了长达60年的经济学术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厉以宁不仅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上是一位大家,在教学实践上也是一位良师。“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一首《鹧鸪天》,表达了他执著求索的情怀。

  Ø 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在中国资本市场20年历史中,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事业之父”的成思危。

  成思危1935年6月出生,湖南湘乡人, 1951年参加工作,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思危就努力将风险投资的概念引入中国。从1998年开始,他每年都要主持召开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为我国风险投资业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事业之父”。

  他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被列为“一号提案”。由此,风险投资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引起政府和国人的关注和重视,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他指出,根据现有国情,中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可采取“三步走”战略: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二板市场。

  2004年6月正式开盘的深圳中小企业板,正是深交所接受他有关“三步走”的建议设立的。2010年推出的创业板,时下如火如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很多想法也发韧于此。

  成思危有着与同时代人相同的经历,还有与无数仁人志士相同的报国之心,所不同的是他经历的磨难比一般人更多,使得他能勇敢地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矢志不渝地向着自己确立的目标迈进,并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发出清晰的声音。

  Ø 尚福林:“开弓没有回头箭”

  证监会主席一职,历来有“火山口”一说。在中国,做证监会主席一定要有耐心,因为讽刺和批评经常会加在头上,尚福林也不例外。作为证监会第五任主席,他很可能是得到批评最多的部级干部,这在中国官场极为罕见。

  尚福林是股权分置改革提出并将其付诸实施的第一人。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证券市场在2006年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推出第一批4家试点公司进行股改后,股市出现持续暴跌的走势。在一片谴责、质疑声中,尚福林公开表态:“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承受巨大压力,务实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基本解决了中国证券市场最难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随后,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进入全流通的新时代。

  按理说,尚福林应该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在过去几年里,中国股指既有跌破千点的黑暗,也有屡创新高的辉煌;而尚福林的名字,在这跌跌涨涨中,潮落潮起。股民对其称谓从“福临股市”到“上幅零”(上涨幅度为零)再回到“福临”,走过了一个轮回。

  Ø 吴敬琏:“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吴敬琏始终鲜明地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主张,他和刘国光、董辅礽、赵人伟等经济学家共同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创建了中国的比较制度分析学科。80年代末90年代初,吴敬琏和他“整体改革学派”的同事阐明了现代公司及其治理结构,走到了企业和企业管理研究的前沿。

  他曾经提出中国股市“赌场论”,主张维护市场规则,保护草根阶层生计,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是媒体和公众眼中的学术明星。

  2010年,吴敬琏迎来80寿诞。对于这位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他所经历的80年,正是自己的国家图强求富、蹒跚前行的80年。吴敬琏对这个转型国家的贡献,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还在于他那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

  Ø 夏斌:不断引领金融思潮

  他主持的分析报告几乎个个是“重磅炸弹”,两年前,一份《中国私募基金报告》就震动了证券界。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北大评价他是“国内少有的横跨货币、资本两个市场,兼有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金融专家”。他,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一个不断引领金融思潮的人。

  从被称为“金融黄埔”的央行研究生院的首届毕业生,到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再到央行、证监会官员,他总是在向更远、更高的目标挑战,并时时刻刻凭着自己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去发现、研究、引领、解决金融运行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2001 年,任职中国人民银行非银司司长的夏斌,面对日常繁重的整顿信托公司和金融秩序事务,“不在其位但谋其政”,写下了《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唯一中介目标》一文。这篇文章不但在央行内部引发了争论,在决策层、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反响。事后,该文被评为当年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这篇论文对其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之后,夏斌的著作《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报告》、《当前中国企业资金确实偏紧》、《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对“投资基金法”立法的七项建议》等文章,在决策界、学术界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Ø 管金生:证券界“教父”

  20世纪80年代,一个名字响遍大江南北。他被称为证券界“教父”,名叫管金生。1988年,上海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公司开张,意气风发的管金生出任总经理,那年他41岁。

  有人评价,管金生是国内第一个对证券有真正认识的金融家,他的很多思想可以说是超越时代。在万国发展的初期,管金生四处演讲,走遍全国各地,把银行、政府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的培训,做了大量市场培育工作。

  管金生是第一个从国库券流通中嗅出商机的机构券商。万国证券有十多个人跑遍了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乡村,到处收购国库券。从无数散户手中收来的券额都是5元、10元的,被塞在麻袋、旅行袋里运回上海,倒卖套利。这种生意让管金生挣得盆满钵满。到1989年,万国的营业额做到了3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此。

  但1995年的“3•27”国债事件中,他倒下了。巨亏之后,万国证券被迫和申银证券合并,成了今天的申银万国。

  在缔造自己金融王国的过程中,管金生在中国证券业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中留下了一笔。

  在中国早期股市,管金生名声很大,他和尉文渊以及阚治东被称为中国证券业三大“猛人”。

  Ø 尉文渊:上交所首任总经理

  1990年12月19日,尉文渊站在上海浦江饭店改建后的上证所交易大厅里,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之锣。这一锣,也敲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

  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首任总经理,尉文渊当时只有35岁,他因此被称为“全球交易所中最年轻的老总”。自此,他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进程。

  在此后的几年中,尉文渊对上交所的运行进行了多项尝试和改革,大力推行股票无纸化交易,尝试取消股票价格管制,扩容市场,完善中央结算系统。

  1992年,尉文渊大胆地推出了一个金融创新工具:国债期货。这是对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一次勇敢尝试,但也正是3年后的一起国债期货事件,让尉文渊因负监管不严之责而离开了他倾注多年感情和心血的上交所。在引咎辞职后,尉文渊下海经商,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

  尉文渊目前是新盟集团董事长。集团从广告业做起,已拥有庞大的资产和投资,创业投资特别是风电项目的投资是最让人瞩目的一块。

  “在中国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搞出一个证券交易所发展资本市场,绝对是一项重大的制度突破,这个政治智慧和决策应该得中国经济改革大奖。”这样说的时候,历经了几多风雨的尉文渊,豪情不减当年。

  Ø 阚治东:悲情英雄

  提起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阚治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阚治东历经证券市场足足20年,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正如证券市场这20年的缩影一般。

  1990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组建申银证券公司,阚治东出任总经理。在他执掌申银证券期间,公司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诸多“第一”,成立当年便盈利500多万元,第二年2500多万元,第三年1亿多元,第四年近3亿元……一时间,阚治东名震江湖。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成长期,而申银、万国、海通“三驾马车”的激烈竞争,推动着中国证券业的不断成长。申银合并万国后,阚治东出任申银万国总裁。

  那时的阚治东俨然成了上海证券界的第一号人物,但已不可能驾驭自己的命运。在“沪深之争”中,随着狂热炒作风潮得到扼制,阚治东也被免去了申银万国总裁的职务。

  南方证券陷入困境之后,深圳市政府召唤阚治东出来收拾残局,没想到最后却把他也给“兜”了进去。2006年3月1日,在清算南方证券遗留问题过程中,阚治东被深圳公安机关逮捕,直到2007年4月30日取保候审。阚治东最后被免予起诉。

  随后,继申银证券、申银万国证券、深圳创新投、南方证券之后,阚治东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创业。阚治东复出后没有选择证券业,而是选择了PE。

  Ø 方风雷:第一代本土投资银行家

  在众人的视线里,方风雷始终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先锋人物。

  投身投行十多年来,他一直站在资本市场的最前沿。从中金到中银,到工商东亚,再到高盛高华,以及如今的厚朴基金,在这些领域里,方风雷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今年58岁的方风雷,是内地资本市场的“猛人”,有“第一代中国本土投资银行家”之称。他原本是公务员,就职中国外贸部,曾任河南外贸部门要职,负责外贸体制改革,故对于国企改革甚为熟悉。

  20世纪90年代初,他参与组建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并出任副总裁。作为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的老大哥,过去很多年里,中金几乎主导了大型国企境外上市的保荐人工作。

  至2000年,方风雷转任中银国际的行政总裁。之后,他又曾出任工商东亚行政总裁。2004年,他自立门户,与高盛在内地成立合资证券公司高盛高华并出任董事长。2007年,他筹组厚朴基金,但仍维持与高盛的合作关系,并留任高盛高华董事长一职。

  方风雷所经历的每个职业点,都有着或显赫或神秘的背景,或复杂或棘手的难题,而他所做的每件大事又都充满了想象力。

  Ø 史美伦:掀起监管风暴的“铁娘子”

  想当年,“铁娘子”史美伦叱诧中国股市,颇有令人闻风丧胆的气势。然而,一如磕磕绊绊成长的中国股市一样,她也在这个过程中黯然离场。

  2001年初,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和中国证监会力邀史美伦加盟证券监管,当时她刚刚离任香港证监会副主席一职。2001年3月,史美伦到中国证监会走马上任,成为第一位由中国政府正式聘请的、由香港人担任的副部级官员。

  2001年之后,股市黑幕相继曝光,亿安科技案、中科创业案、博时基金案、银广夏案受到查处。中国股市的监管理念、政策与手段,都越发显现出与国际规范接轨的特征,媒体由此把史美伦称为“掀起中国监管风暴的女人”。

  股市是一个众多利益集团博弈的地方,是个市场游戏规则变幻莫测的是非之地。当时股市的每一次风吹草动,潮涨潮落,人们都归咎于史美伦。

  2001年3月史美伦上任,当年夏天股市就大跌。3年过去了,股市仍是一蹶不振。“铁娘子”还能呆下去吗?尤其是2004年,德隆事件爆发、券商危机重重、上市公司种种违规现象频频出现,就连史美伦非常重视的保荐人制度也问题迭出。对此,“铁娘子”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选择离开。

  2004年9月,史美伦去职。但是,“铁娘子”的“不偏不倚”及“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为中国的证券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而规范的气息。

  Ø 刘姝威:戳穿“蓝田神话”

  20世纪末,蓝田股份被誉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用600字的一篇内参文章终结了“蓝田神话”。

  刘姝威所依据的材料全部是公开资料。当时,她经过分析,一下被吓呆了:“我没去过蓝田,就能看出这么多明摆着的毛病。怎么就没人吱声呢?”这时,银行已经给了蓝田20亿元贷款。出于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刘姝威觉得应该提示一下银行。于是撰写了600字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发表在印数仅有180份,读者为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司局级以上领导的《金融内参》上,对自1996年上市以来,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的“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质疑。

  刘姝威无意中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使她成为第一个说出皇帝没有穿衣的孩子。刘姝威自称那600字的文章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这意味着“蓝田神话”之所以长期不被人揭露,是因为良知和勇气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稀有资源。她戳穿了一个“蓝田神话 ”,更给证券市场、给一个国家和民族敲响了警钟。

  这篇短文及在它之后发生的一切,成为2002年最重要的财经事件之一,刘姝威也因此成为感动中国人物。但她所受到的种种干扰和压力,今天仍然令人深思。

  Ø 王亚伟:最牛基金经理

  华夏大盘精选是中国最赚钱的基金,成立5年多来的回报超过10倍。也正因为如此,基金经理王亚伟有了“中国最牛基金经理”的称号。

  作为公募基金的“一哥”,王亚伟在投资上有他的绝活,并且屡试不爽。在2007年到2009年这3年时间里,股市经历了从牛市到熊市再到牛市的转换,不少明星基金纷纷“落马”,唯有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独领风骚。2007年,华夏大盘精选以226%的收益夺得冠军;2008年,中国股市经历了惨淡的大熊市,而华夏大盘在股市暴跌中成为基金抗跌亚军;2009年,华夏大盘精选马上华丽转身,收益率达到116.19%,以微弱优势力压银华价值优选,再次夺得年度冠军基金。

  王亚伟目前担任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和华夏策略混合基金经理。他1971年9月11日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1998年加入华夏基金公司。2005年12月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后,第二年即以154.49%的业绩排名第12位。

  华夏基金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共有23只开放式基金,2只封闭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500亿元,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超过1300万。

  Ø 赵丹阳:阳光私募大佬

  A股市场曾有过很多赚钱神话,赵丹阳在经历过“与巴菲特共进午餐”、“2008年清仓解散私募基金”等话题炒作后,也逐渐被视作资本市场的一个神话。

  如果说赵丹阳是中国阳光私募大佬,恐怕一点不为过。这位出身君安系的投资剑客是中国最早借道信托公司发行产品的私募基金经理人,他于2004年和深国投合作发行内地首只信托私募产品,被认为是中国阳光私募的开山之作。此后的一年时间,大盘从1700点急剧缩水到1000点时,他的信托私募产品却实现了25%的正投资收益。

  2008年1月,赵丹阳主动解散了旗下规模达15亿元的私募基金,退出A股市场,在市场上引起巨大震动。此轮牛市之前,赵丹阳在熊市中的投资业绩骄人,但在牛市期间,却远远跑输大市。2008年年初,赵丹阳认为市盈率过高、其团队已经找不到有安全投资价值的A股,把赤子之心作为顾问的所有信托清盘,此举轰动一时,也招来许多讥讽。当时上证指数还在5000点之上,而后来却跌到了1664点。

  赵丹阳以投资理念严格追随巴菲特而著称。在解散基金之后的2008年6月,赵丹阳以211.01万美元竞得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机会,引发更大争议。

  Ø 曹德旺:股权捐赠慈善家

  曹德旺是全国著名的“玻璃大王”,他执掌的福耀玻璃是中国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缔造了“玻璃王国”的神话。曹德旺也是一位慈善家,他用公司上市取得的财富回馈社会,历年来累计现金捐款达人民币13亿多元。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福耀玻璃的前身是创办于1976年的福清市高山镇的乡镇企业高山异形玻璃厂。1983年4月,曹德旺承包了这家连年亏损的小厂,当年就赚了20多万元。1985年,高山异形玻璃厂合资,曹德旺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而在处处是诱惑的中国市场创业20年,曹德旺却能始终坚持不炒房地产、不搞经营多元化,而是执著在自己的主业上,倾全力将福耀玻璃打造成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汽车玻璃品牌。

  如今,福耀公司生产的汽车玻璃占中国汽车玻璃市场71% 的市场份额,在国际汽车玻璃配套市场,福耀已经取得了世界8大汽车厂商的认证,并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车玻璃厂商。

  但就在福耀玻璃沿着曹德旺设定的轨道全速前进时,他又成了“中国股权捐赠第一人”。曹德旺希望将曹氏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股份的60%过户给以自己父亲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这笔捐赠规模高达43亿元人民币,引发社会热议。

  Ø 林左鸣:引领军工大整合

  2008年,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中国一航、二航合并,这一举动可能成为日后一段时间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林左鸣,正是这次整合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自此,他开始了军工大整合的浩大工程。

  面对巨额资产和复杂的业务格局,组建不久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林左鸣的主持下,从2009年开始了一系列并购重组操作。他计划以旗下十多家子公司为核心平台,打造专业业务板块,涵盖军品、民品、汽车、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通过整合21家上市公司(包括18家A股、3家香港上市公司)完成核心平台公司整体上市,并在未来实现中航工业的整体上市。

  截至2009年底,中航工业集团麾下包括航空动力洪都航空贵航股份、ST昌河、ST宇航、东安黑豹、中航三鑫、中航地产西飞国际等9家公司,已经踏上了重组整合之路。业内专家认为,中航工业系将是今后两年整个行业注入资产最频繁的板块。

  2009年7月8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航工业排名第426位,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和中国军工企业。

  Ø 杨怀定: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

  杨怀定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杨百万”这个称谓你一定不陌生。他,就是人称“中国第一股民”的传奇人物。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怀定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这个原上海铁合金厂的普通职工,因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而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并一举成名。随后,他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的风云人物。据说,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们,现在只剩下“杨百万”一人还活跃于证券市场。

  1994年,“杨百万”被沈阳财经学院聘为金融学教授。一个初中文化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财富和声名的双丰收。

  “杨百万”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后来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他在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Ø 李锂:中国“创业”新首富

  一个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一个肉联厂的技术员,一个小公司的小老板,这些是李锂曾经的身份。如今,他是头顶光环的创业板天王,凭借海普瑞上市短暂登顶中国首富。

  1998年4月,李锂创立了海普瑞实业。海普瑞是一家专业从事肝素钠原料药研究、生产及销售的药业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肝素钠原料药供应商,而且是中国国内唯一一家取得美国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欧盟CEP(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被誉为该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2010年5月6日,深圳海普瑞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即为每股166元,盘中最高涨至188元,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公司掌门人李锂、李坦夫妇按照开盘价计算,身家已经达到478亿元,成功超越持股市值396亿元的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接棒中国新首富。

  但是,好景不长,在次日股价冲至188.88元后,连续3天都出现大幅跳水,累计跌幅近30%。到5月12日,海普瑞收盘价已经跌到132.22元,最低时为130.28元,李锂、李坦夫妇近百亿元身家蒸发,“A股最贵股票”、李锂夫妇“首富”的头衔也迅速易主。

  Ø 吕梁:神秘庄家自揭面纱

  吕梁被称为2001年中国“最具新闻价值”的证券人物。由于吕梁的亮相,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隐藏在市场背后的“神秘庄家”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第一次听到了跌宕起伏的“坐庄”故事。他近不惑之年才步入证券市场,亲手导演了“中科系”从大牛股到大崩盘的股市世纪悲剧。

  吕梁本名吕新建,本属文化人出身,早年间既画画又搞文学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河北进北京后一直是自由撰稿人。他的命运转折,源自上世纪90年代与朱焕良合作,将“烂得无可救药”的康达尔公司包装成“中科创业”,继而开始了“坐庄”生涯。

  那时,人们不知道吕梁是何许人也,人们熟悉的是“大话市场”、“先知先觉”的K先生。“3•27国债事件”、“人民日报评论员事件”、“5•19行情的预测”,从风险投资大讨论到国企大盘股行情,K先生都在大势分析和预测方面与媒体一起发难,经常发出牵动市场神经的声音。

  时至2000年下半年,中科股价平稳,吕梁可谓春风得意。但他已敏感地意识到早年间与康达尔联合阵线的重大裂痕,他嗅出了“0048危机”。最终,K先生从幕后走到台前,主动联系媒体,讲述中科创业股价跳水后面的庄家故事。

  之后,吕梁神秘失踪,至今不知其下落。

  Ø 黄光裕:沦为阶下囚的“中国首富”

  今天的黄光裕是凄凉的,但曾经的黄光裕却辉煌无比。他创业22年,铺就零售网络,2004年名下资产就突破100亿元,连续3年蝉联中国首富。2010年,他获刑14年,沦为阶下囚。小时候的黄光裕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也因为家境困难,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潮阳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1987年元月一日,国美电器在北京创立了第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不足100平米的小店。目前,国美电器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位居全球商业连锁22位。

  但是,“国美神话”的缔造者黄光裕,最终却因非法经营、证券内幕交易和单位行贿3项罪名,落得个身陷囹圄的下场。

  黄光裕的故事,宛如当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手机》,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数年奋斗,虽得名满天下,依然没有逃脱欲望的制约,落得一声叹息。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