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再融资并非资本市场紧箍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7日 07:52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特约作者 史晨昱 日前,国务院同意工、建、中、交四大银行总规模为287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用于补充资本金,以满足天量信贷投放以及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中行发行400亿元可转债获批,打开了大银行的融资窗口。5月28日,证监会还将审批交通银行的配股申请。

  回想两年前,中国平安提出的1200亿元融资计划,触发了随后中国股市的一路狂泻。而当年的平安和此时的四大行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资本市场的恐惧动容在所难免。

  高速的信贷扩张以及巴塞尔资本新规,被视为中国银行业再融资的两大诱因。超宽松货币政策推动天量信贷是化解本次危机的重要因素。2009年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32.99%,史上前所未有。天量信贷投放支持了经济增长。但不必讳言的是,银行系统的资产结构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贷款质量的风险也有所积聚。在危机基本度过后,必须重新引导整个银行系统修正资产结构,提升资本水平。 从去年8月银监会逐步推行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新巴塞尔协议以来,银监会对于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逐渐提高,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指导意见。资料显示2008年底14家上市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37%,到2009年末时降到了11.27%,而2010年一季度再次降低。

  虽然银行再融资成为股市心头的纠结,但应该指出的是,再融资并非一蹴而就的行为,而是各家银行视业务发展需要以及经济金融形势的相机抉择过程。考虑到A 股再融资规模只有一半左右,再考虑银行大股东参与所带来的资金缓解作用,其对A 股的资金压力较小。

  虽然实质影响有限,但也不应回避,银行再融资并非临时需求。中国银行业未来的成长,将前所未有地更加依赖于外部融资。根据测算,四大国有上市行在今后5年内风险权重贷款将增加15万亿,按监管部门的不低于11.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5年共需增加资本占用1.73万亿。再以四大行2009年净利润3500余亿为基础、今后5年平均增长12%计,5年内可实现净利润2.5万亿元,如按50%利润留成作为内生性资本补充,则5年内共计还有资本缺口约4800亿。银行再融资将是未来一个阶段的常态。

  中国银行业与资本市场第一次亲密接触,可追溯至2005年。其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改制上市,形成第一波资本市场融资潮。经过上市洗礼,各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幅提升,并在治理结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产品优化、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据统计,即使最困难的2009年,14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6.45%,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7.31%。

  此番,银行业如何继续与资本市场形成新一轮良性互动,值得慎重考虑。

  跑马圈地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只要有规模就有利润的经营模式也将走到尽头。须承认,中国金融业的改革还远没有到位。尤其是我们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在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硬环境”上,而诸如理念、策略、品牌、机制等决定竞争力的“软环境”还尚待突破。各家银行业务模式趋同,目标客户普遍都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等。商业银行依赖净息差的传统发展模式没有改观。银行转型叫声响,迈步难。工、建、中、交四家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它们的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9.4%、79.3%、68.4%和82.3%。而美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平均占到营业收入的40%左右。这既给出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新空间,也意味着任务艰巨。

  资本要求愈加严格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大势所趋,可以预见,资本节约型业务模式的转型将加速。金融危机后,欧美受危机冲击而受损的金融竞争力将得到修复。国际金融机构必将重新凭借庞大的资本、技术、创新优势,利用国内金融机构的创新短板和制度困境,乘虚而入。中国商业银行发展需打破融资—扩张—再融资—再扩张的成长怪圈,应把握目前难得的时间窗口,以建设性举措锻造金融竞争力,以实现金融服务摆脱传统模式向高端转型。招行的管理层表示要在未来3-5年,实现第二次转型。转型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定价能力;提高非利息收入。相信这也是其它银行今后的努力方向。

  实际上,证券市场的功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目的是让有前途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以发展壮大。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不仅是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的必要途径之一,也是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的重要方式。如果由资本充足率压迫下的被动再融资演变为厉兵秣马备战转型的主动再融资,商业银行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股市也将迎来福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