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不退烧 股市难上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 11:05  上海青年报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实施一年来,随着一级市场风险逐渐显现,新股发行已经成为市场的最后一道底线。正是新股“三高”,即发行高密度、高溢价、高市盈率,造成了中小板、创业板的高估值,也正是新股“三高”,造就了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高投机和高风险。二级市场要上去,新股必须放下身价,大幅降低其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监管部门则要因时因市而动,放慢发行节奏。

  贺宛男

  深市调整幅度大

  这波调整与此前不同的是,深市调整幅度远大于沪市。统计显示,深圳成份指数从最高12849点(4月6日)到最低9905点(5月12日),一个来月跌幅高达23%,而同期上证指数从3177点到最低2604点,跌幅为18.14%。为什么深市比沪市跌得多?原因有二,一是深市成份股中万科、华侨城、招商地产等地产股权重较大,而地产股是本轮调控的主要对象;二是深市总市值中中小板和创业板相加约占40%,而本轮调整又以中小板(特别是新股次新股)和创业板最为惨烈,从4月23日到5月12日,短短13个交易日,中小板指数就从6625点跌至5339点(5月12日),跌幅达19.45%。谁都知道,中小板和创业板大跌,问题出在高估值,而源头就在一级市场。

  三高有目共睹

  新股发行高密度有目共睹。目前中小板个股已达404只,即去年7月10日桂林三金上市后,10个月时间就增加了130只,加上创业板79只,深市共增加新股209只,平均一个月21只,几乎是一天一家;加上沪市新股家数虽不多,体量却极为庞大。10个月时间新股发行筹资已超过3600亿元,这个数字已经接近2007年全年指数6000点时的发行市值。

  二是高溢价。今年新股发行(算术)均价32.29元,而去年为25.66元,大大超过2007年(新股发行高峰年)11.42元的均价水平;而且还出现了史无前例的148元的天价新股海普瑞。算下来今年新股发行价最低(不包括沪市主板)为科冕木业,该股1月27日发行,2月9日上市,发行价12.33元(此后很难见到十几元的新股了),正是其相对低价,不仅使科冕木业成为新股涨幅冠军,而且还带动了中小板市场,中小板指数从科冕木业上市那天(2月9日)5400多点,11天后涨到6000点。

  三是高市盈率。新股发行动辄70-80倍乃至上百倍的市盈率,已司空见惯。但其中也有过相对低点,3月上旬,中小板中出现了几只市盈率30多倍的新股,最低的丹甫股份发行市盈率为29.4倍,这也成为中小板指数从3月上旬5800-5900点,直涨至4月23日6625点,弱市创新高的重要原因。

  新股必须放下身价

  从以上回顾不难得出,二级市场要上去,新股必须放下身价,大幅降低其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监管部门则要因时因市而动,放慢发行节奏。遗憾的是,5月大跌之后新股密集发行依旧,5月11日刚刚上网和5月13日即将上网的8只新股,更是我行我素,如广联达发行价58元,发行市盈率59.79倍;康芝药业发行价60元,发市盈率62.5倍;即便如此,机构报价的认购倍数仍达60-70倍。新股高烧何以不退?症结就在机构身上,在监管部门身上,120多倍的新股市盈率,148元的发行天价,哪一个不是机构投机者竞价竞出来的?而这些有望获得竞价资格的大机构,又有哪一个不是经证监会批准和认可的?小股民们只有在机构定下的价格上摇号中签或不中签的份,作为买方主体的普通投资者,对新股发行定价全无一丁点儿话语权。正是新股三高,造成了中小板、创业板的高估值,也正是新股三高,造就了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高投机和高风险。

  这就像房地产市场,地王几乎全是国企竞出来的,尤其是财大气粗的央企;高房价全是手握重金的投机者炒起来的,自住型的、改善型的普通买房人只有买或不买的份,在房屋价格上根本没有话语权。同样,中国的大机构绝大部分是国有控股,基金经理们拿着几百万的年薪,输得再多业绩再差管理费照拿。如今,中小股民只能靠自己救自己,不参与三高新股,任由机构三个月后深套再深套,只有到新股为市场所迫逐渐退烧之时(例如发行市盈率降到30倍上下),我们就可以进场了。

  【沪指收高0.31%】周三上证指数几乎失守2600点整数关,不过,因市场憧憬汇金公司将增持三大行,刺激银行股午后强劲反弹,并最终带领大盘止跌回升。上证指数收市报2655.71点,涨0.31%;深证成指收市报10146.63点,涨0.55%。深沪两市全日共成交1568亿元,较前天萎缩逾一成。另外,中小板指收跌2.28%,为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大跌。市场接近七成个股下跌,前期强势股及中小盘股继续补跌,令两市超过60只个股跌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