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破发警示发行机制去泡沫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 22:38  中国财经报

  赵慧

  近期,随着大盘的持续低迷,A股创今年来的新低,市场重现新股“破发潮”,“新股不败”的神话再度遭遇市场的质疑。而进入4月下旬以来,伴随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炒作的迅速降温,一直以来备受市场追捧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终于领略到“破发”之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破发潮”再次来袭?新股破发背后所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破发潮”源于市盈率虚高

  2010年以来,一级市场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的“双高”现象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而伴随着大盘出现弱势调整,“破发”现象不断涌现。截至5月7日,创业板已有8只股票跌破发行价。

  有关人士指出,这些“破发”股票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高价发行,二是首日涨幅较低。市场人士表示,新股普遍存在高价发行,过高的估值已经透支了自身的成长性,而目前市场人气低迷,资金面偏紧,投资者炒新热情不高造成了此次新股出现“跳水”行情。

  据了解,除已经“破发”的股票之外,还权后股价与发行价之间的溢价率低于10%的股票还有8只,两者合计数量已占到创业板股票总数的两成以上。对此,有分析认为,“破发”的现象还存在着扩大的可能。

  多位业内权威人士也认为,多只新股“破发”现象的背后是此次发行制度改革暴露出来的一大问题,即发行市盈率过高。

  清科集团的分析师认为,个股高市盈率发行、发行过于密集、供大于求,是“破发”的重要原因。发行制度引发的高市盈率与过快的发行节奏、较弱的市场环境形成共振,将使创业板个股跌破发行价成为常态。

  天相政券则在最新的创业板策略周报中提到,在一季报披露后,市场对创业板“包装上市”的猜测和对业绩高成长的质疑从未停止,近期的股价其实也部分反映了这些信息。

  国都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翔表示,这种“包装”体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不论是否有高成长性,其发行价基本上都处较高水平。因此,一些资质平平的公司在大盘下跌趋势下,“破发”就成为可能。但张翔同时认为,在宏观调控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将成为主流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一些成长性良好、行业前景乐观的公司,一旦估值回落至合理区间,仍将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破发”未见底“炒新”要审慎

  事实上,“破发”也有其积极的作用。专家指出,创业板个股的“破发”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新股申购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同时,“破发”让高价发行没有了市场,80多倍甚至100多倍的发行市盈率或将不复存在。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随着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定价的市场化以及发行节奏的市场化,发行市盈率正在向下回归,发行者定价和投资者申购新股、炒作新股将变得审慎而理性。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操作时要回避两类新股:一是行业景气度一般,基本面成长预期一般的新股,主要是中小板的从事传统制造业的新股;二是高价高市盈率新股。这些股票即便曾经因高成长、题材概念独特为投资者所关注,但在市场暴跌之下,也难以抵抗市场的整体调整。

  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中心也建议,投资者在参与时应理性面对,提高风险意识。对于高市盈率发行的公司,要关注公司是否具有持续成长能力。此外,投资者在参与新股申购时还应关注证券市场市场活跃程度,以及一段时期内行情走势的变化。

  有观点认为,创业板经历今年2月初的“破发潮”后,曾迎来一波强劲的上升行情。当前创业板股票“破发”之声又起,是否也意味着后市会有强劲上攻行情出现?

  对此,张翔表示,目前创业板2010年动态市盈率仍高达58倍,且仍在不断扩容。因此,再度出现整体性强劲上攻行情的可能性不大。后市更可能出现整体波动收敛、个股表现活跃的分化格局。此外,由专家认为,“破发”未必是市场见底的信号。从调整的幅度来看,不少创业板的股票跌幅为20%-30%,技术上有反弹的可能,但能否出现强劲的上攻行情,还有待观察。

  警惕新股发行“非理性”市场化

  日前,全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改革目标已经实现。那么,当前的“破发潮”将对下一阶段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北京大学教授曹凤岐在评价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时指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后,新股定价确实市场化了,但却是“非理性的市场化”,比如存在高市盈率、超募和“破发”等现象。对此,有学者认为,如何从制度上规避高市盈率、高价发行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待进一步明确。

  下一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如何进行?其中,能否引入存量发行制度,为投资者高度关注。存量发行是指公司如果拟发行上市,原有老股东拿出手中所持有的股权卖给二级市场投资者,这样总股本并不会变化,但引进了新股东,老股东同时也实现了减持。而目前使用的增量发行方式,是新增一部分股份卖给投资者,对老股东约束作用小,加大了发行规模的随意性。如果此机制能够顺利实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原始股的禁售现状将会有所改变。

  其实,对于存量发行机制的引入有其特定的行业背景。自去年A股重启IPO以来,部分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企,使得实际募集资金超过预期。据万得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国内已完成发行82只新股,预计募资合计为453.10亿元人民币,超募资金高达457.71亿元,超募比例为101.02%。

  此外,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严重超募状况引发了市场引入股票存量发行机制的呼声,一些存在需求的企业和投行呼吁开始试点。

  业内人士认为,适时引入存量发行和储架发行,可以很好解决新股发行中的超募现象。引入存量发行机制有助于解决资金超募问题,结合增量发行机制,可让上市公司募得符合预期的资金,而不是多到超过其运营能力。采用存量发行机制,发售旧股所得资金由原股东享有,并不进入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不产生影响。该机制可使老股东快速减持套现而不必通过二级市场,从而也不影响股价稳定;同时卖老股不发新股也不会摊薄企业利润。

  此外,5月4日,证监会成立了第十二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有关人士认为,此举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发行审核工作的重要位置,有助于不断提高审核水准,严肃发行审核工作,从而提高新股发行的“门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