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先改善投资环境再吸引农民入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3日 00:54  第一财经日报

  这两天,所谓的“股票下乡”一事成了坊间议论的题材。这是继“家电下乡”、“建材下乡”之后又一个受到关注的“下乡”话题。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据报道,证监会日前通过各地证监局对证券公司进行一项有关农村地区证券投资需求及现状的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对证券投资需求是否迫切、有证券投资需求的农村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券商可为农村投资者提供哪些服务等。

  现在看来,个别报道将证券监管部门的这个调查,直接套上“股票下乡”的概念,并不准确。换言之,至少在目前,“股票下乡”尚没有明确的官方举措,颇有点无厘头的味道,属于伪命题。股票究竟如何下乡,有没有激励措施?均无答案。

  按理说,证券监管部门针对农村地区证券投资需求及现状的调查,应该算作是一件基础性的工作。尽管调查行为或内含有未来农村市场建设之意,但若拿此类基础性工作与“股票下乡”这样的可能包含实质性举措的政策简单挂上钩,并不妥当。进一步说,股票市场也从来未对农民群体设置过特别的门槛,那些先富裕起来并具有一定证券知识、有投资欲望的农民,不论有无“股票下乡”之举,都可以为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作出选择。

  因此,所谓“股票下乡”的消息,大可一看了之,不必深究。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倒值得关注——当“股票下乡”的含糊报道被传播开来之后,舆论(主要体现为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很多人明确表态,反对“股票下乡”。

  为什么反对“股票下乡”呢?反对者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投资股票是具有较高风险的行为,而农民群体普遍缺乏金融理财知识,对风险的承受力较差;二是农村经济发展原本就是资金供给不足,“股票下乡”还会从中抽出部分资金,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不利。

  这样的意见都不无道理。如果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证券市场的现状,以及监管力的落实程度,的确也会对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多一份忧心。在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中,比较而言,农民群体是信息弱势阶层;同时,证券市场的建设尽管在不断进步,但其“吸金市场”的形象没有完全得到改变;另外,投资者教育的远远不足,这是影响农民进入证券市场投资的一个重要瓶颈。

  毋庸置疑,对于投资者来说,信息的通畅程度是关乎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目前的市场中,中小投资者比之“信息特权阶层”,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也说明,不少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乃至被“劫持”,不单单是自身原因。农民群体在信息获取上无疑更处于弱势地位。“信息特权阶层”的问题,已是证券市场中最为刺眼的风景之一。

  前些时候,一个因内幕消息而引起高度关注的个案,最终不了了之,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这也加剧了人们对股市“吸金市场”形象的质疑。由于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股市“毒瘤”的长期存在,也由于证券法制建设的不尽如人意,公平的投资环境依然未能得到保证。正因此,缺乏投资经验的农民群体在这个市场中,对投资风险会更加难以把握。

  还要指出的是,要在农民群体中更多地拓展客户资源,不论对监管层而言,还是对券商来说,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者的胜利才是整个市场真正的胜利。从以往投资者教育的实践来看,尽管监管层一再强调其重要性,但落实中往往走样,不到位。可以说,投资者教育走过场、走形式的现象比比皆是。投资者教育不到位,其危险明显,往轻里说,是关乎部分投资者利益受损,往大里说,弄不好会酿出问题。

  说到底,“股票下乡”原本不是什么事情。证券市场就是一个买卖证券的市场,必然遵循市场规律。证券买卖有供给、有需求,则市场必热闹,哪管购买者是否为农民。但是,中国的证券市场,又有自己的国情。当前的要务,还是要夯实市场的基础,继续努力打造“三公”的投资环境。这些条件成熟了,农民群体再更多入场,也会少却许多不必要的投资风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