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从玖:A股受挫不怨新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 09:22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敖晓波)今年以来,新股跌破发行价已经在各个板块“全面开花”,这也引起了市场对于新股发行体制的全面关注,有投资者将A股市场开局不利归结到新股发行过于密集上。昨天,主管新股发行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对目前新股发行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此外,他还对目前正在上演的银行融资热、房地产融资等市场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关于新股发行改革

  存量发行正在考虑之中

  去年下半年IPO重启以来,新股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大小盘股破发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相继上市的大盘股接连加入破发大军,使得投资者损失惨重。面对市场将此归咎于新股发行制度的质疑声,昨天,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表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下一步的主要举措是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股票的定价非常复杂,相比较二级市场,新股定价更加复杂,因为这些公司还没有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上市之后有可能跌破发行价、涨幅过大或涨幅较小。”朱从玖表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下一步的举措是继续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改革的思路首先就是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其次就是强化卖方的约束机制,向有意愿申购的中小投资者适当倾斜。 

  他同时强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最终能否理顺,有赖于投资者自身风险意识的提高。“即使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也不意味着给投资者百分百的保护,投资者自身必须提高必要的风险意识。”朱从玖说。 

  针对未来新股发行制度的安排,朱从玖透露,这肯定是分步推出、逐步完善的过程,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存量发行、证券公司可以配售、甚至包括中断发行,这些都在考虑之中。

  ◎关于国内股市下跌

  新股发行无碍市场走势

  去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全面复苏,A股指数也反弹了将近一倍。但是今年以来,在外围市场一片大好的局面下,国内股市却是步履蹒跚,有人认为是新股发行过快的原因。 

  对此,朱从玖表示,关于新股发行是否就是导致市场下跌的导火索,严格来说,这没人能够准确地回答,但可以通过几个平时研讨中的结论来说明一下。去年IPO才重新启动,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经过系统地回顾历史上6次重启IPO之后市场的走势,也包括6次暂停IPO之后市场的走势,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暂停IPO之后,市场并没有因此而止住下跌的势头;同样的,在重启IPO之后,也就是新股进行扩容之后,市场也并没有停止上涨的步伐。 

  朱从玖表示,去年的市场表现事实上也验证了这一说法,统计显示,去年IPO的融资额将近2000亿,但去年中国A股指数涨幅在79%,在全球股市当中,我们的涨幅位列第七,这从某种意义上对市场的质疑作出了很好的说明。 

  很多市场分析认为,新股发行是市场走势的结果,市场走势好,会有更多的新股上市,市场如果走势弱,由于市场约束力的作用,会有较少的新股发行和上市。

  ◎关于商业银行再融资

  鼓励内源融资配股融资

  最近市场绕不开的又一大焦点问题就是银行的再融资。根据以往的经验,市场闻融资就会波动,此次也不例外,二级市场已有了明显的反应。 

  朱从玖表示,一直以来,市场对于比较大的融资都很敏感,所以从监管部门来看,也比较谨慎。因此,在跟银行监管部门以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充分交流之后,基本上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银行要尽量使用“内源(自己的利润)融资”来补充资本金;其次,如果内源融资不能满足,就希望银行的老股东贡献资本,增加资本充足率,这也就是大家目前看到有的银行在实施配股的融资。配股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从老股东的手里拿钱来补充资本。刚刚批准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都是这种方式;第三就是发放债券的方式。例如中行发行的可转债等。

  ◎关于房地产业再融资

  要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

  最近,关于房地产企业再融资收紧的传闻越来越多,对此,朱从玖表示,证监会确实和国土资源部就房地产企业上市的合规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证监会希望企业上市之后更加规范运行,在专业领域需要和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在发行实践中,证监会会对一些特定关注的行业,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比如限制性行业,会向国家发改委征求意见。而房地产行业,也比较特殊,在特殊环境下有很多政策要求,因此要和这些行业的主管部门协调。”朱从玖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