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息预期之后 股市会更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2日 13:23  投资与理财

  加息只是时间问题,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已现端倪。在众多板块和个股的估值重心不断下移中,吹尽流动性泡沫的股市会更健康。

  文/《投资与理财》记者 李金明

  从“动态微调”到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到市场颇为恐惧的加息,货币政策悄然逆转。一年前,动辄万亿的信贷充斥市场,如滔滔江水浇灌着干涸的土地,一年后这个闸门慢慢落下,层叠高企的围坝拦阻着泛滥的流动性,资本市场缓缓退潮。政策的正常化正在考验着资本市场。其实,对加息不必恐慌,因为吹尽流动性的泡沫后,牛市会更健康。

  加息临近

  发行央票的直接目的是回笼资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通过收缩基础货币来减少贷款额,加息则是提高资金价格,这都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而货币政策宽松或收紧,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央行票据发行和利率提升以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加息就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去年底各大机构都预警“狼要来了”,如今则是猜测“狼到家门口”是什么时候。目前对加息预期已经没有争议,但对加息时间的猜测观点有所不同。

  对此,中信证券最为“心急”。该机构称,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指导将加强,两会后就有可能加息。与之相同,国金证券也认为上半年会加息一次。还有专家称,央行应该会逐渐从数量控制过渡到价格控制,5月份是加息比较敏感的时间窗口。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进一步弱化了加息预期。银河证券指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角由数量型工具担当,央行运用利率这一价格型工具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将大大降低。

  央行2月10日发布《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表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设定2010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目标为17%左右。多家机构认为,达到这个目标,货币政策仍将倚重数量型工具和信贷额度管理。

  无论如何,加息是迟早要到来的,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已经开启了政策退出的大门,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对货币供应步步紧逼。央行在1月7日公开市场上发行的3个月期票据和1月12日发行的1年期央票利率提高,终结了去年8月份以来20周连平的局面。 1月12日和2月12日,央行连续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治理流动性力度之大出乎市场预料。

  国内最佳管理流动性的货币工具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因为操作简单,成本也较低。尽管在加息时间上存在争议,但各大机构均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还将继续,这也是央行的一贯做法。同样,以往准备金率的上行周期与加息周期的趋势也基本一致,这意味着未来加息只是时间问题。

  考验牛市

  出于多个因素造成的流动性紧缩,已经在频现弱势的股市中发挥作用。市场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正常化是政策退出的开始。其实,政策退出并不可怕,随着市场认识的深化和充分预期,政策退出的影响正在慢慢弱化。

  去年7月初央行重启1年期票据发行,7月底监管方相关负责人提出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市场一片恐慌,终止了牛年单边上扬的趋势逆转,“黑色8月”随即降临,股市开启了巨幅震荡的旅程。

  经济刺激计划中,我国放出了巨量货币。一年后的今天,需要尽快回收流动性。央行面临两个选择:迅速扩大央票发行规模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过,市场对流动性回流早有预期,大盘弱势向下,没有出现类似去年的恐慌。

  央行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是2月25日。按照2010年1月末商业银行存款余额61.2万亿元计算,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回收3064.5亿元基础货币。而货币乘数(M2)为4.55倍,由此将缩减13949亿元的存款,相应将减少此存款额75%的贷款。加上利率不断提高的央票发行,流动性的源头备受冲击。同时,新股发行、增发的信息不断报出,市场资金面日趋紧张。

  春节前宣布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节后实施,央行如此心情急切和巧妙安排,可能是出于控制贷款增长、有针对性的调节流动性、对冲巨量到期资金和管理通胀等原因。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39万亿元,低于去年同期1.62万亿元的规模,但仍处于历史高位。节前4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总量接近7000亿元,节后至3月末,央行公开市场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累计近9000亿元,因此2-3月份需要回收的流动性将在1.6万亿元左右。央行资金回笼压力很大。

  GDP增长同时,CPI也在攀升。1月份CPI1.5%的涨幅并不大,春节因素很有可能推动2月CPI进一步攀升。周小川曾表示,通胀预期压力有所显现,必须对当前的物价形势保持警惕。

  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的影响小于上次,尽管今后还有可能上调,但对市场的影响只会是“余波效应”。专业人士认为,将来加息仍然会在市场上掀起小的波澜,但市场已经有充分预期,影响将弱化。

  投资机会凸现

  2009年的V型反转渐渐远去,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和正常化,在大半年的时间里祛除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恐高症。后市也许将没有狂跌狂涨的恐惧和喜悦,随着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具体推行,小幅震荡仍将延续,但从长期看,金融创新将进一步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

  春节前后,在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市场慢慢退潮,更多的投资机会凸现出来。记者通过对大量研究资料的解读和多方采访,发现一些行业和多只优质股票已经显露出巨大的投资价值,包括金融、煤炭、有色、化工等。同时,包括近期区域主题热点在内,内需消费、低碳经济、通胀预期、并购重组等多个投资逻辑,将在后市中不断彰显魅力。

  加息预期将给金融业带来投资机会,首先是银行。数据显示,银行板块的走势与货币政策直接相关。在央行紧缩操作的情况下,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上行、贷款议价能力的提升,都持续推高了银行业资产的收益水平,投资银行股有利于获得超额收益。从估值角度分析,银行业平均10-12倍的市盈率低于市场水平,目前银行业主要来自息差的盈利也很确定。3月、4月份将密集披露的年报也许将成为银行板块股价走高的催化剂。光大证券维持银行业中长期“买入”评级,推荐深发展、兴业、民生、浦发、建行、招行、宁波银行等。

  相对于加息因素来讲,券商股更多的受益于金融创新,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大券商优势更加明显。资源稀缺的保险股则经历着“错杀”的尴尬,中国平安限售股解禁的阴云仍挥之不去,但优质的基本面和AH股倒挂的“引力”,使其投资价值更加明显。

  当然,市场仍需要资金和人气的汇聚,一些个股和板块也在等待催化剂。外围市场,尤其是美元汇率以及大宗商品期货等的走势,也较深影响着国内市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