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再融资渠道多 股市并非唯一选择

  ⊙记者 周翀

  近日,招商银行获准再融资,成为继浦发银行之后,半年来第二家获得再融资核准文件的上市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亦先后公布了再融资方案。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上市银行再融资“猛虎下山”、“定时炸弹”的种种评论也屡见报端。

  这些议论的主要逻辑就是:高额信贷资金的投放以及监管要求的提升,需要商业银行不断补充资本金,而对于上市银行来说,通过股市进行再融资是不二法门,所以,上市银行的再融资会来势汹汹,即“猛虎下山”;且一旦资本金不足,就将通过股市寻求解决方案,即“定时炸弹”。

  然而细加推敲,就会发现上述逻辑极不严密。

  首先,银行补充资本金行为是有既定规划的。浦发银行去年9月公布的《关于公司中长期资本规划的公告》显示,早在当年4月,公司董事会即通过了关于发展战略规划的议案,并就资本补充机制明确提出,要“拓展多元化、不同市场的资本补充渠道……形成多元化、动态化、不同市场的资本补充机制。”

  招商银行关于配股的说明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的中长期资本规划。

  事实上,去年8月,银监会《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制定科学、可行的资本补充规划以及可持续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并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也就是说,对于资本补充机制,行业监管部门从资本管理、资本约束的角度早已提出要求。如果不出意外,所有的上市银行,应该都有既定的规划和机制。

  其次,银行补充资本金行为主要是立足内源性渠道、降低外部性、多元化、覆盖不同市场的。浦发银行有关公告提出,其资本金补充方式,包括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利用收益留存补充资本;利用次级债券等方式补充附属资本,利用增发补充核心资本;借助定向增发、可转债等方式,灵活选择资本补充方式和时机;实施海外上市、创新一级资本、混合资本债券等创新。

  银监会官员也曾公开表示,商业银行必须“逐步建立起内部资本积累主导的资本补充机制,才能持续达到新监管标准”。这个表态实际上明确了一个逻辑,即商业银行为满足持续监管要求而出现的资本金补充需求,应以内部资本积累为主渠道。

  其实,商业银行再融资对降低“外部性”的考虑也比较审慎。例如,浦发银行在定向增发之前,已在3年时间内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留成比例(最高近九成留存),通过内部积累补充了超过180亿元核心资本。

  除了少分红以外,老股东追加资本投入也是一个重要渠道,招行、交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等均采用配股方式补充资本,修改后的再融资办法,已经明确强调大股东不仅要举手,而且要认配。同时,通过次级债、可转债、混合资本债等方式补充附属资本亦是重要渠道,中行、中信银行等采用了这种方式。而浦发银行、深发展、宁波银行已经或预计采用的是定向增发方式。

  应该说,除公开增发外,上述方式均并非一般意义的“从二级市场掏钱”,有利于降低巨额融资对二级市场的不利影响。从公布的方案中,我们至今未见公开增发行为,因此可以想见银行再融资的审慎考虑。当然,这也是市场约束逐步强化的必然结果。

  通过观察还可以发现,银行通过股市再融资以补充资本金的行为,从客观节奏看其实也并不如想像之紧凑。如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的招行再融资,也仅是半年多来的第二例。目前交行的再融资方案料尚未报送,监管部门手中仅有中行一例再融资在审——这哪里是“猛虎下山”的劲头。

  对银行的再融资,我们还需强调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一种关系。投资者可以通过自身的点滴行为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也自然可以通过自身的点滴行为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二者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于上市银行而言,一方面必须切实转变依赖资本金支持业务增长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通过规范经营、积极回报来牢固与投资者的互信关系。

  说到底,对于再融资的担忧,反映出的是股东与经营层并未“举案齐眉”,而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也亟待建立和谐的资本形成机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各方的共同努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