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必对平安解禁大惊小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7日 04:0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海康人寿投资部经理 刘思恩

  平安限售股本周高调“预售”,弄出一场小风波。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机构投资者,想卖自己合法拥有的股票,想在某个时间抛售某个数量的股份,本来连通告的义务都未必有,但由于我们市场的种种原因,却必须要广而告之。而且,做空方这种自曝行动计划的“活雷锋”行为,却在当天差点把平安股价砸个跌停,也算是“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的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

  平安“解禁门”是一出黑色幽默剧,它告诉我们以下几个事实:

  首先,原来很多股票投资者,包括某些股票里的前几大机构投资者,对股改后的股票流通时间表是不大关心的。某些长篇累牍的股票分析报告里,对上市公司之宏观与微观、毛利和费用,甚至管理人员的人格倾向都点评到了,却忘了提增发计划、职工股上市、大小非上市这类最影响股票供求关系的因素。

  这种忽略可能出于两个原因。第一种很冠冕的原因,就是一个“纯粹”的价值投资者,是不该去考虑大小非解禁之类肤浅的筹码供求的,而是应该仅从股票的投资价值本身去考虑问题。第二种原因就是分析员们确实忘记这档子事了。以前闹出过基金忘记把到期转债转成股票的事情,可见专业投资机构未必都是很努力踏实做功课的。

  其次,原来相当多的人认为,限售股解禁后不抛是正常现象,而解禁后要抛反而是不正常现象。股权分置改革中,大小非股东们“忍辱负重”地接受了割让部分股权的条件,以换取上市流通的合法权利,所以他们憋着劲总有一天要卖掉,这是情理之中的大概率事件。

  但是,我们的舆论却长期不知出于善意还是恶意地暗示、安抚投资者:大小非们可能是不会卖股票的。这种舆论倾向,导致了平安“解禁门”事件后,市场反而引起更大的震荡。股票解禁其实就像SARS、甲流,一开始就从坏处做准备不是坏事。否则遮遮掩掩,自我安慰,事到临头就容易引起恐慌。

  最后,原来很多人刚刚开始意识到:持股者到底会不会卖股票,是和他们的持股成本有关,和兑现的利润率和利润总额大小有关,和持股者的个人利益、欲望和私人生活安排有关,和持股者对其他持股者的未来动向的判断有关,而偏偏和股票的所谓“合理估值”关系甚小!

  金融和证券,绝不是一门自然科学,而像是一门充斥着人的利益分配和欲望调整的人文科学。平安事件提醒我们,要经常清理脑海中想当然、自以为是的偏狭思维,多考虑考虑别人的利益,别人的动机。接受现实是合理决策的必要前提。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