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叶檀
去年的货币“大跃进”产生强烈的后遗症。
目前中国的货币市场受到双重压力:一来自于银行,经过去年的大肆扩张,银行业今年的放贷能力捉襟见肘;二来自于证券市场,利益群体去年新股上市、超募赚钱不亦乐乎,今年大型银行急需补充资本金时,证券市场在紧缩与新股上市压力下,开始掉链子破发。
市场低估了去年的信贷规模。为了让信贷数据看上去更加理性,银行去年大钻制度漏洞,将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因为规避监管,被银监会喊停。去年大约有万亿信贷被转移出表外,我们现在看到的近9.6万亿信贷数据是被低估的数据。
商业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多少信贷资产转移“出表”,以获得美名与中间收入?统计显示,2009年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共7315款,其中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3661款,占比达50.1%。仅2009年下半年,银行就发行了2668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占该类产品全年发行量的72.9%。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收益回报平均收益超过了3%。据报道,2009年有7340亿元的银行贷款被打包成了信托产品,其中约80%是在去年下半年被打包的。
去年欠的债今年必须还,在银监会去年12月叫停银行表外资产腾挪术后,银行不得不吞下苦果,将以往隐藏于表外的资产搬回表内。银行界人士称,今年控制得比较严,1月份的信贷其实是银行抢时间、去年底累积项目和表外贷款转回表内三方面因素推涨。有报道说,到1月28日,国内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接近1.6万亿元。这是个过热的数据,事实上是去年欠债曝光,这是好事,过热的数据总比虚假的理性数字要好。
今年银行的7.5万亿信贷未必能够满足市场的融资需求。另据刘煜辉先生估算,去年投放中长期信贷5.5万亿元,大部分进入了新开工项目,今年必须投入配套资金,估计需要4万亿左右才能保证新开工项目顺利进行。加上去年在项目池中储备的项目,以及去年压下的房贷等项目,很有可能突破额度。也就是说,无论银行怎么紧缩,这两年都是信贷扩张的高峰期,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银行从哪里补充资本金?
从证券市场?难道银行想成为压垮证券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新股正在破发,西电成为一个笑话,高价发行的招商证券与中国建筑业的一些大盘股,让打新者亏损数亿,背后的券商与上市公司利益链毫不留情地被一一晾晒。而那些高喊发行市盈率不高的券商,正在印证着自己的愚蠢或者无耻。
另一个方向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据报道,汇丰银行或正在讨论入股内地国有大行的计划。进入汇丰视野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对于这家以亚太市场为主、在金融危机中能够独善其身的金融机构,能够获得控股权当然是最好不过。
现在低价让渡中国金融机构的股权是一件坏生意。中国如此好的市场,却一再因为无度扩张,不得不将廉价股权拱手让给外资。如果说以前还有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当遮羞布,现在廉价出让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如此行事是慷国民之慨,结他人欢心。中国的几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城商行引入外资,除了让苏格兰皇家、高盛等酒足饭饱而归外,没有任何好处。所谓汇丰入股不仅能够带来更多资本,也将有助于内地银行融入国际市场,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浮萍之论。中国只要放开对于外资行的人民币限制,外资行何必要入股中资行寻求突破?
只要把投资者的利益需要放在首位,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银行的资本金难题。现在民间资金无处可去,光是浙江就有近万亿的资金四处钻头觅缝寻找投资机会,长三角与东北的资金在海南大搅房地产泡沫,要解决银行的资本金不过是小菜一碟。
引入外资还不如引入民资,民间资金需要投资渠道,却常常受到歧视,如不得不以高价入股,入股之后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民资不得不撤出小额信贷等公司,或者私下违规非法吸储以维持运营。有些人据此振振有词地表示,民资不愿也不配进入金融领域。如果民资能够获得公民待遇,能够享受金融机构的红利,民资将打破头,为银行补充资本金做贡献。
重要的理由是,中国证券市场即将推出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除了机构投资者与50万资金以上的投资者有幸参与外,大部分人被摒弃在市场之外。因此,这些小投资者购买赢利能力强、有信用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主要的赢利来源再也不会是股价大幅波动,而是上市公司的分红。就像清末的招商局一样,给股东分红,股东将积极认购。
分红吧,银行,改变铁公鸡的作用,在中国筹集资本金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