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新股炒作明显降温 年报将成试金石

  种种迹象表明,最初有些疯狂的创业板市场已逐渐回归理性。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不论是新股首日涨幅还是上市后的二级市场表现,创业板新股炒作已明显降温。

  创业板表现日趋理性

  统计数据显示,昨日上市的6只创业板股票首日平均涨幅仅为32%左右,其中上海凯宝以19.68%创下创业板首日涨幅新低。去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股票上市时,曾集体演绎了暴涨行情,28只股票平均涨幅达106.23%,平均换手率达88.88%。炒作后目前首批28只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已达百倍以上。去年12月25日上市的创业板第二批8家公司,平均涨幅和换手率虽然显著低于首批,但仍分别达到了45.21%、72.11%。比较来看,目前分三个批次上市的创业板股票首日涨幅呈现出“三级跳”趋势。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发行价格一批高过一批,同时,对待高风险的创业板,原本狂热的投资者也渐趋冷静。

  在创业板新股首日涨幅创出新低的同时,首批暴涨股票也踏上了价值回归之路。多只遭遇暴炒的首批创业板股票最新价格低于其首日收盘价。分析人士认为,创业板炒作降温最重要的原因是高市盈率发行,另外也与当前市场反复调整的大环境有关。“目前创业板公司的股价已经是一批不如一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市盈率发行,而这也正是创业板回归理性的表现。”海通证券投行部总经理张宪如此评价。由于短时间内创业板规模仍然较小,预计高市盈率发行的现象暂时还难以杜绝。不过,随着登陆创业板公司数量的增多,创业板的高市盈率也将逐步理性回归,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创业板公司首日涨幅缩小,这将有利于创业板的长远发展。

  世纪证券创业板研究小组吕丽华认为,从目前发行上市的创业板公司来看,“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的三高现象延续性强,且基本是一批高过一批。但随着创业板扩容步伐的加快、年报业绩的披露和监管层对炒新的严加监管,估值严重脱离其内在价值的现象将减缓,三高现象亦将逐步回落。她表示,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容,创业板的估值标准将更加清晰和理性,未来整体价值回归和分化也将不可避免。

  年报将成“试金石”

  今年创业板公司将首次披露年报。从最新发布的创业板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时间表来看,创业板首份年报为同花顺,披露日期为1月26日,紧随其后的为硅宝科技钢研高纳,披露日期均为2月10日。业内人士表示,年报将成为检阅创业板公司业绩成色的“试金石”。创业板公司上市不久,加上超募资金规模较大,估计短时期内不会有扩股冲动,那么公司股价就得实打实地靠业绩说话:“一旦业绩跟不上,二级市场的高股价将很难支撑。”李大霄的观点更直接。他认为,随着创业板公司年报陆续披露,其中风险因素会逐步显现,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

  还有专家表示,未来创业板肯定会出现分化,业绩好的公司股价有望继续走强,而业绩不好的公司随着年报披露工作的逐渐推进,有望脱掉创业板公司的鲜亮外衣,价格逐渐回归理性。而在2010年创业板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偏高的现实下,选择好的股票显得尤为重要,年报则是选股的重要参考。

  事实上,在年报尚未正式披露之前,投资者还可以通过上市公司业绩快报等渠道提前了解。按照规定,创业板公司在发布正式的年报之前,需在2月28日前完成业绩预报。据WIND收集的券商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的业绩同比均有不同幅度增长,不少公司预计业绩增长达100%以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公司整体预喜力度不及市场此前预期,有数家公司业绩增幅预计不超过30%。但也有专家认为,上述券商的预测可能“偏于乐观”。

  相对于2009年年报,创业板公司2010年一季报和中报可能更具有“风向标”意义。齐鲁证券研究报告就认为,随着创业板上市股票增多,创业板股票同涨同跌的现象将减少,只有那些成长性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会继续获得资金追捧。

  倒逼发行询价机制

  创业板的三高发行,直接导致了首日涨幅的持续走低和二级市场表现的价值回归。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炒作降温着实是好事,一旦出现新股破发,不仅会挤压新股上市后的泡沫,也将对发行产生倒逼作用,使得机构询价更为谨慎。目前的情况是,询价机构报价太低则获配不到新股,所以只能抬高报价,这样的行为直接导致新股发行价格高企,大幅度挤压了新股上市后的估值空间,甚至可能出现新股首日破发。

  业内人士猜测,监管层可能正希望通过市场倒逼来实现新股发行询价机制的改变。吕丽华认为,目前的创业板三高特征已经明显背离了其真实估值,只有股票破发才能实现价值回归,从而起到督促机构谨慎询价的作用。

  另有资深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已出现了新股在主板上市若干交易日后破发的案例,这是市场的进步。只要坚持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一定会成为一种随机现象,新股发行市盈率也将最终回归理性。这是一种倒逼机制,也是中国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逻辑进程。(记者 胡学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