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中铭:证券从业人员炒股 堵不如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3日 04:44  每日经济新闻

  曹中铭

  券商从业人员炒股并不是什么新闻,相反,如果说国内诸多券商的从业人员没有一个在炒股,那才是真正的新闻。铁的事实早就证明,“证券从业人员严禁炒股”这一规定,只有形式上的意义,而没有实质性的内涵。

  A股市场上的“老鼠仓”、内幕交易等违规事件频出,其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监管不严、措施不力、违规成本低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近几年来出现的几起基金“老鼠仓”事件、相关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案等,表面上看都是“个人问题”,实则都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证券从业人员由于其特定的工作性质,更由于同样会受到利益的驱动,相对一般的局外人而言,发生“老鼠仓”或实施内幕交易的违规事件概率要大些。特别是像券商中的行业分析师等从业人员,由于具备一定的市场话语权,研究报告往往能够左右一只个股的涨跌,其建立“老鼠仓”牟取暴利更“得心应手”。

  因此,“证券从业人员严禁炒股”,不仅是落实监管层相关规定的需要,也是市场本身的一大诉求。但是,被“严禁”了多年的证券从业人员,其炒股却是公开的秘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为了尽可能地杜绝券商从业人员的“老鼠仓”和内幕交易行为,有关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证券从业人员采取严控手段,明年1月1日起,将封闭一切下单渠道,最终券商从业人员将无法通过办公电脑进行网上下单交易。

  办公电脑不能安装交易软件、不能使用券商的热自助系统进行委托、电话委托下单同样容易露出“马脚”,券商从业人员的炒股之路似乎已被堵死。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且不说该严控手段会给券商经纪人以及那些委托经纪人交易的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麻烦,亦有可能将那些自身没有时间进行投资,而将交易下单委托给经纪人的投资者堵在了市场的门槛之外。更重要的是,上述严控手段有可能如同严禁证券从业人员炒股一样形同虚设。既不治标,更不治本。

  事实上,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严控措施,像携带方便的上网本、掌上电脑等已开始被某些券商从业人员所利用。这些“秘密武器”的运用,同样方便,而且隐蔽性更强。这也将意味着,监管层的严控措施,仍然无法击中其要害。

  严禁证券从业人员炒股,本质上是一种“堵”的行为。多年来,没有“堵”出成效不说,证券从业人员炒股却已是“泛滥成灾”之势。笔者以为,关于证券从业人员炒股问题,与其堵,不如疏。不是“严禁”,反而应该是“允许”,这亦是境外某些成熟市场的通行做法,而不是一刀切地进行禁止。一来严禁其炒股妨害了其进行投资活动的权利;二来就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样,如此的严控,并不能真正达到满意的效果。

  当然,放行证券从业人员炒股,最主要的是对其账户的监控要跟上。比如,规定其必须“明明白白”地炒股,证券从业人员如果发生投资活动,其投资标的、时间、数量等都应实行上报备案制度,让其投资活动发生在“阳光”下。如果其存在建立“老鼠仓”,或发生内幕交易的违规行为,除了对其实施市场禁入的处罚外,受到法律的严惩亦是应有之义。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上海:021-61283003深圳:0755-33203568成都:028-86516389028-86740011无锡:15152247316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