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练/文
在7、8月份时,市场对银行大融资已有所预测(见本刊10月10日《银行大融资有多可怕》),但是当近期最低资本充足率将提高至13%和中行千亿元再融资计划的传言一出,银行股随即大幅调整。
国内银行业的股权融资主要集中于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它们的贷款增长最为迅猛,而资本充足率(特别是一级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事实上,目前六家股份制银行已经宣布或完成了融资,只有华夏银行短期内没有融资需求。
国有大行外部再融资比较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2008年浦发行和平安融资就是前车之鉴。 11月24日,一则“中行千亿再融资”的传言一出即重挫股指。一位市场人士称:“目前市场对巨额再融资没有足够承受力。”
在外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国有大行似乎只能选择内部融资。据悉,汇金将特许四大行用上缴利润补充资本金,这样四大行无需再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巨额再融资,暗示了管理层不支持国有大行外部再融资的态度。
以往年度,国有大行的分红比率最高。2008年,工行、建行、中行、交行的分红率分别为55.42%、44.2%、45.45%和34.88%。如果大银行的内生性资本增长能基本满足其融资需求,那么从整个银行业的角度看,融资压力并不大。
资本摊薄影响有限
银行资本分为真实资本和名义资本两部分,目前,西方国家的银行业监管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之前真实的资本水平(简单的用权益对资产比率来衡量)已经严重下降,因为银行通过大量使用混合一级投资工具和发行次级债券来钻资本系统的漏洞。一些极端的实例表明,有些银行实际股东的资金只占法定资本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这使得银行ROE很高(因为真实权益水平很低)。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内地对二级资本的要求还是相当严格的,这一点与香港相似。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厚资本底部的安全垫,即要求银行对真实股东资金保持较高的权益缓冲垫,减少使用风险性较高的混合和次级债工具。
从长期看,股东权益密集型资本充足率机制会对ROE产生不利影响。鉴于目前国内银行已经保持了较高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而ROE仍保持在15%左右的较高水平,其影响不会很大。
中银国际预测2010年国内银行总融资规模在1500-2200亿人民币左右。这一预测的前提是假设2010年以前全面执行新的二级资本限制规定,包括从银行的自有资本中扣除银行间交叉持有的次级债。
这一预测已经是最坏的情况,因为大量二级资本都将在计算银行资本充足率时被扣除,使得一级资本的融资需求大大提升。
即使在这种最极端的假设下,银行资本总体摊薄影响(增发新股占一级资本的比例)仍然较低,大部分两地上市银行整体的这一比例都在7%以下,上市银行的平均值为6.48%。因此,目前市场对银行业可能进行融资的消息反应有些过度。
理论上,银行不派息,2010年贷款增速可达16%,而完全不需要融资。鉴于国内银行平均股息支付率达到了43.6%,20%以下的贷款增速应该不会给资本充足率带来很大压力,像今年30%左右的信贷增速只是特殊状态,不具有持续性。
事实证明,中国银行体系中新运用资本的回报率已超过了20%,这正是历史上融资后银行ROE下降至20%以下,而今后几年这些资本一旦投入使用后,又会回升至近20%的原因。中银国际测算,明年银行ROE将由今年的17.3%略微下降至16%,仍属于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