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选秀活动声势越来越大 金牌分析师被娱乐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 14:42  红周刊

  刘思恩

  某知名财经杂志这几年搞的“选秀活动”声势越来越大。他们发出选票,让基金、保险、QFII、银行、私募、券商等机构投资者选举各自认为最好的研究和销售个人及团队。

  今年,选票也到了我所在的公司。令人惭愧的是,我曾一度因为填写项目太多而不厌其烦,差点把选票扔了。后来被圈内朋友告知不必填写完所有空格,选票才得以保留。若不是有这种通融的方法,即便有投递专员上门回收选票,估计所有选票回收率100%的奇迹也是很难达成的(该杂志自称已经连续多年实现选票百分之百回收)。

  我的消极不配合态度,诚恳地说,也不能完全怪我懒惰不敬业。由于评选项目繁多,参选名单又特别庞大,其实每个投票人,包括很专业的基金经理们,也不敢说自己对所有领域都十分了解,更不能说对候选名单上的所有机构和个人都有交往和独立评价。更何况有很多拿到选票的机构投资者,很可能因为业务和政策限制,只能投资于有限的证券品种,不可能去涉足那么多领域。一个认真负责的投票人,面对那么多不认识的名字,采取消极放弃的态度,而不是胡乱一气填满,更没有私下卖掉选票换几张食堂饭票,是不应该被遣责的吧?

  但这几年确实听到有候选人请客吃饭拉票的,甚至有出钱买选票投自己和自己公司的。如果选举结果对选民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而选民经过判断认为卖选票更符合他的利益,那么买卖选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勉强算民主和公平的一种表现形式。但问题恰恰是“最佳分析师”、“最佳销售队伍”的结果,和填选票的那些选民没有多大关系,却对关注结果的其他人士,比如雇主、潜在客户有很大影响。因此,这种“贿选”,不管交换的筹码是一个饭局还是真金白银,或者只是一个从遥远的地方托过来的人情,都是对参选者、雇主、客户以及社会大众的不公平和不负责。

  当然,一些长期上榜的“明星”,绝大部分人确实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可见选举本身的偏娱乐化运作和“贿选”的暗流,并没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只是证券行业的“造星”活动,不管是金牌分析师还是最牛基金经理之类,长远来看都可能会对投资者有所误导,进而对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带来干扰。所以多啰嗦几句,明白人自然是不必听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