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叶檀
有责任感的企业家首先重视的是信用,无信则不立。为了建立信用形象,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先生有大举措。10月19日,有媒体披露,陈发树先生将以个人出资的形式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资金形式全部为流通股股票,市值约为80亿元人民币,占到陈发树个人所持有股份的90%左右。该基金将会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个人出资的、民间慈善基金。
这是慷慨的捐赠行为,但仅凭这一消息,仍然无法树立陈发树先生是有责任的企业家形象。
不能忽视的是,此次捐款之前,陈发树先生在财富生成的正当性方面受到三大严重质疑:第一,陈发树先生赖以起家的紫金矿业是A股市场惟一一家以角计价的上市公司,单凭这一项,好处多多;第二,陈发树先生急于成为中国的巴菲特,从今年4月27日到5月22日,通过上证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票,在市场获得28亿元的现金,与另一自然人大股东柯希平先生共计套现50亿元,此后,他在大公司的参股控股之路上飞奔,青啤与云南白药的大手笔让人惊诧,人们对于陈发树先生的现金来源与复制暴富过程越来越感兴趣;第三,偷漏税质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孙刚认为,根据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保守估计陈发树先生的30亿元现金应缴纳45%即超过10亿元的个人所得税。公平地说,陈发树先生处于法律的模糊地带,中国没有征收资本利得税,只有证券投资所得税,即从事证券投资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收入的征税。如此不公平的税收体制导致大小非减持的上千亿元资金,税收分文未交。
这些质疑如果坐实的话,每一条都足以让企业家陷入法律泥潭。而现在陈发树先生将个人所持的绝大多数股票捐献给了慈善基金,他到底想成为巴菲特,还是想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还是想把危机重重的质疑全部扔到爪哇国?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陈发树先生组建的慈善基金的后续行动。
笔者坚持认为,一个有信用的企业家,首先要对公司的股东负责,要对公司发展负责。如果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大小股东,慈善的信用前提也就不存在了。这不仅是对陈发树先生而言,更是对所有的企业家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