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禁洪水不再是猛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 02:2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谢闻麒

  与2008年“大小非”一解禁股价就下跌不同,2009年的限售股虽不断爆出天量解禁,但市场却平静了许多,有些股票甚至不跌反涨。

  今年头两只超级大盘股的限售股解禁均平稳“落地”。3月2日,招商银行解禁47.99亿股,成为当时两市流通市值最大的个股,解禁当天,招商银行上涨2.45%,上证指数微涨0.51%。7月6日,中国银行解禁1713.25亿股,成为当时两市流通市值最大的个股,与招商银行相似,中国银行在限售股解禁当日上涨1.94%,上证指数上涨1.18%。

  再看市场,大涨的7月,“大小非”减持量猛增至13.65亿股左右,市场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在调整后继续上行。面对10月份即将到来的2万亿元单月解禁市值最高峰,A股在“十一”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以开门红回应……

  无论是股改形成的“大小非”,还是首发形成的“大小限”,曾被谈虎色变的限售股,突然一下变成了“乖乖虎”。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股价到了“合理水平”——限售股股东不愿意卖;或是限售股股东愿意卖也有人愿意买,而不冲击市价。

  对于股改,很长一段时间充满了“全流通=大扩容=大崩盘”的忧虑;对于首发限售股,在2008年也与“大小非”一同被打上了不道德的烙印,无数人齐呼“限行”。一年以后,至少到目前为止,限售解禁股并没有摧毁A股市场,我们看到的反而是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和增强。

  如果撇开6000点下跌到3000点的情感因素而言,对限售解禁股的坚持“放行”的确起到了让市场回归合理估值的作用,有人称其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也有人归功于监管部门对于市场化原则的坚持。

  无论原因如何,经过此番博弈,我们看到经济学家华生在2006年曾经描绘过的现象出现了:“全流通而控股股东们几乎都会自动选择长期不流通将是证券市场最大的‘奇观’。”的确,大小股东利益一致,以及收购兼并必须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使得限售股股东解禁后并不会急于减持;即使减持也会寻找高价窗口进行。这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真正的基础。

  解禁依然“洪水”,但已不再是“猛兽”。

  本月,工商银行即将实现全流通;明年11月,解禁量更大的中国石油也将实现全流通。全流通公司越来越多地出现在A股市场,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市场对于股改对价和发行价格的接受,更在于全流通将对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经营水平的提高,国企国资体制改革乃至加快发行体制向市场化转变等方面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